[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蠕动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3308.3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4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林;沈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F04B53/22 |
代理公司: | 浙江和纳律师事务所 33314 | 代理人: | 郑重 |
地址: | 31140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蠕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蠕动泵,包括泵盖板、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相互配合的动块与蠕动泵总成、设置于底座上的前边块、以及固定动块与前边块的钩、柄与销,所述的动块为弧形的动块,作为改进,所述的弧形的动块位于两端适当处设有夹管槽,所述的两端的夹管槽在同一直线上,构成一直线槽,所述的动块位于上游夹管槽内或前端设有宽度大于夹管槽的阶梯槽,所述的软管外上设有可置于阶梯槽内止挡于阶梯槽阶梯处的止挡部。本实用新型软管直接装配在动块上,可直线装配,使用便捷。本实用新型结合国内集菌仪使用习惯,并考虑到运行转速及稳定性等方面,提供简易型直线夹管,内部区域及盖板平整,美观简洁,可方便清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蠕动泵。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药品行业对微生物无菌检测方式方法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无菌检测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也随之逐步提升。集菌仪作为无菌检测系统中的一项重要配套检测仪器,在使用要求和使用规范性上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方能满足微生物无菌检测的系统实验。
集菌仪是通过蠕动泵的定向蠕动加压作用将供试品或冲洗液转移至杯体内,利用形成的压力实施正压过滤。供试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被滤膜截留,通过冲洗滤膜除去供试品的抑菌成分,然后通过导管将培养基直接注入滤杯,在滤杯内进行培养,以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
现有集菌仪的蠕动泵存在结构复杂,夹管不方便等问题,影响集菌仪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型直线夹管、可方便清洁、美观简洁的蠕动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蠕动泵,包括泵盖板、底座、软管、设置于底座上相互配合的动块与蠕动泵总成、设置于底座上的前边块、以及固定动块与前边块的钩、柄与销,所述的动块为弧形的动块,作为改进,所述的弧形的动块位于两端适当处设有夹管槽,所述的两端的夹管槽在同一直线上,构成一直线槽,所述的动块位于上游夹管槽内或前端设有宽度大于夹管槽的阶梯槽,所述的软管外上设有可置于阶梯槽内止挡于阶梯槽阶梯处的止挡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内侧位于动块与前边块围成的区域平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位于内侧中部设有阶梯凸台。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边块上端面与盖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与定位销,所述的前边块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的盖板相应侧与连接孔相应处设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设有与连接孔配合的通孔及连接螺栓或螺钉。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边块上设有阶梯,所述的连接孔设置于阶梯侧面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边块位于延伸段处设有沉槽,所述的盖板与前边块相配合,延伸段恰好位于沉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动块位于两端适当处设有夹管槽,两端的夹管槽在同一直线上,构成一直线槽,可便于软管快速安装于蠕动泵上,其有益效果是,软管直接装配在动块上,可直线装配,使用便捷。
本实用新型结合国内集菌仪使用习惯,并考虑到运行转速及稳定性等方面,提供简易型直线夹管,内部区域及盖板平整,美观简洁,可方便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块放置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3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