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量加压充气球囊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62260.4 | 申请日: | 2019-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4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野;何淑芳;许士进;黄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定量 加压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定量加压充气球囊,包括定量加压泵、延长管和可扩充球囊机构,所述定量加压泵的输出端与延长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延长管上活动设置有长度调节装置,所述延长管远离定量加压泵的一端穿过长度调节装置与可扩充球囊机构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所述延长管远离定量加压泵的一端与可扩充球囊机构的连通处固定有连接装置,所述细导通管的一端与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连通,此定量加压充气球囊和传统的压管法及推管法相比,操作简便,对心脏及冠脉损伤小,通过与球囊相连的定量加压泵可实现球囊的快速充气和放气,有利于进行预处理及后处理等相关操作,并可固定球囊压力实现实验操作的量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实验技术领域,具体为定量加压充气球囊。
背景技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心肌组织在经历较长时间缺血后,当恢复血流灌注时反而使心肌缺血后损伤加重的病理生理现象,心肌IRI的防治及机制研究已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鼠以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少、心肌坏死出现早、重复性、稳定性好,成为制作心肌IRI模型的首选实验动物口。
以往的大鼠心肌IRI的造模方法主要可归纳为压管法回和推管法“两大类,然而以上两种方法在“压管”和“推管”时,所用的硅胶管和硬塑管均与心脏表面接触,大鼠心脏搏动时,管与心脏摩擦,易损伤心脏和血管。目前缺血预处理“以及后处理对抗IRI的机制研究已成为心肌保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而传统方法在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时均需在胸腔内反复进行结扎与再灌注的操作,不仅费时费事,影响模型复制的成功率,而且会加重对心脏及冠脉的损伤,为此,我们提出定量加压充气球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定量加压充气球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定量加压充气球囊,包括定量加压泵、延长管和可扩充球囊机构,所述定量加压泵的输出端与延长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延长管上活动设置有长度调节装置,所述延长管远离定量加压泵的一端穿过长度调节装置与可扩充球囊机构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所述延长管远离定量加压泵的一端与可扩充球囊机构的连通处固定有连接装置,所述可扩充球囊机构包括细导通管、固定件和球囊本体,所述细导通管的一端与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细导通管远离连接装置的一端与球囊本体固定连通,所述固定件共两组,且分别固定在球囊本体的两端上。
优选的,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盒体、固定缠绕件、活动缠绕件、驱动装置和限位板,所述盒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延长管通过第一穿线孔贯穿盒体,所述固定缠绕件共三组,且对称固定在盒体内部的顶端,所述盒体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组活动通孔,所述活动缠绕件共两组,且对称设置在盒体内部的底端,所述活动缠绕件的一端穿过活动通孔与限位板固定连连接,所述限位板位于盒体的外侧,且限位板与盒体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延长线分别缠绕在固定缠绕件和活动缠绕件上,所述活动缠绕件远离活动通孔的一侧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固定在盒体内部的顶端,且驱动装置的另一端贯穿盒体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与盒体的底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板、活动丝杆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盒体内部的顶端,所述升降板的一侧与两组活动缠绕件远离活动通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丝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盒体的底部和升降板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丝杆与盒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丝杆与升降板螺纹连接,所述活动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丝杆远离盒体底部的一端固定有圆形转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和连接管,所述第一固定管与延长管远离定量加压泵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管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管与细导通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二固定管远离细导通管的一端与连接管固定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通过外螺纹与第一固定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上对称开设有第二穿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2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