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化硅套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8930.5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8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园园;徐鹏飞;李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2;F28F11/02;F28F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胡蓉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套管 密封组件 内管 换热器 碳化硅换热管 壳体 管程管箱 冷媒出口 冷媒进口 一端设置 开口端 封头 连通 本实用新型 传热效率 单端密封 两端开口 体内流体 一端开口 制造成本 折流板 穿设 伸入 开口 体内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化硅套管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碳化硅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碳化硅换热管,碳化硅换热管上穿设折流板,碳化硅换热管包括碳化硅套管和内管,内管两端开口,碳化硅套管一端开口,内管的一端通过碳化硅套管的开口伸入碳化硅套管内,内管的另一端伸出碳化硅套管,壳体的一端设置封头,封头上设置冷媒进口,冷媒进口连通内管,封头和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之间设置管程管箱,内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密封组件内,碳化硅套管的开口端设置在第二密封组件内,管程管箱上设置冷媒出口,冷媒出口连通碳化硅套管的开口端。壳体内流体的传热效率高;单端密封,制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化硅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碳化硅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碳化硅陶瓷材料作为传热介质的新型换热器。由于碳化硅陶瓷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高热导、高硬度、耐磨等优良特性,碳化硅陶瓷换热器适合高温、耐腐蚀环境的使用需求。
在现阶段碳化硅换热器制造成本高于碳钢、不锈钢、石墨、搪瓷等材质换热器,其中不仅碳化硅换热管因受产量限制售价颇高,用于密封和封装的四氟管板和填料也价格不菲。尤其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换热的介质通常不是单一组分,而是多种酸碱有机物的混合物,使用的碳化硅换热器密封填料必须满足每种介质腐蚀性要求,往往不得不选择价格昂贵的全氟醚材质,导致碳化硅换热器的制造成本一涨再涨,碳化硅换热器的应用推广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套管换热器,传热效率高,且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碳化硅套管换热器,其包括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壳体,壳体内设置碳化硅换热管,碳化硅换热管上穿设有多个折流板,碳化硅换热管包括碳化硅套管和内管,内管两端开口,碳化硅套管一端开口,内管的一端通过碳化硅套管的开口伸入碳化硅套管内,内管的另一端伸出碳化硅套管,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封头,封头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冷媒进口连通内管,封头和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之间设置管程管箱,内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密封组件内,碳化硅套管的开口端设置在第二密封组件内,管程管箱上设置有冷媒出口,冷媒出口连通碳化硅套管的开口端。
可选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管板,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管板,内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管板内,碳化硅套管的开口端设置在第二管板内。
可选地,碳化硅换热管穿过第二管板的管孔,碳化硅换热管与第二管板之间在管孔内设置密封填料件。
可选地,密封填料件在远离第二管板开口端的一侧设置固定螺母。
可选地,内管的内径与碳化硅套管的内径之比在0.4~0.6之间。
可选地,壳体的周壁上设置有流体进口。
可选地,壳体的周壁上设置气相出口。
可选地,多个折流板等间距设置。
可选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平行设置。
可选地,壳体上设置支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英罗唯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8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