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7613.1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7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竹书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竹书鸿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F28F27/00;F28F1/00;F28F9/00 |
代理公司: | 33302 杭州龙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3100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出水总管 激光焊接 进水总管 相通 烟气余热回收器 密闭式箱体 余热回收器 导热性能 上下两端 箱体侧面 翅片管 出气管 回收器 进气管 翅片 管口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包括密闭式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换热装置,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箱体侧面设有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换热装置包括U型翅片管,U型翅片管为激光焊接翅片管,上述U型翅片管的一端与进水总管相通,另一端管口与出水总管相通,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器采用激光焊接U型翅片管,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翅片数量和接触面积,提升了换热装置的导热性能,也降低了回收器的整体重量和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节能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高效的烟气余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的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能转换成可以利用的能源,并降低排烟温度,现有节能器由于热转换效率较低,无法充分回收烟气热能,也不能有效降低烟气温度,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节能器转换效率较低、不能有效降低烟气温度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烟气余热回收器。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器,置于烟气管道中,用于烟气的热能回收,所述余热回收器包括密闭式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换热装置,所述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箱体内腔相通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上述烟气管道联接,箱体侧面设有与所述换热装置相连的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其中进水总管位于上述出气管一端,出水总管位于上述进气管一端,所述换热装置包括U型翅片管,U型翅片管为激光焊接翅片管,上述U型翅片管的一端管口与所述进水总管相通,U型翅片管的另一端管口与所述出水总管相通,采用激光焊接U型翅片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翅片材料厚度,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翅片数量和接触面积,并使换热装置的导热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也降低了回收器的整体重量和制作成本,而采用逆流换热方式,既提高了气液换热效率,又降低了烟气的排放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总管上设有压力表、温度计和安全阀,所述进水总管上设有温度计和疏水阀,保证水路的安全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总管上还设有自动排气阀,能及时排出管内气体,防止因气体而带来的循环不畅、热效应降低、管内气噪等不良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上端的进气管管口处设有气流扩散板,所述气流扩散板上设有若干环状分布的小孔,其中气流扩散板中间区域的小孔分布密度小于气流扩散板边缘区域的小孔分布密度,在烟气进口处设置气流扩散板且采用不对称设计,使气流均匀分散至整个进气面,既降低了气流冲击强度,又使换热区域气流分布均匀,提高热量回收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气流扩散板呈锥形状,其锥顶朝上且对应烟气进气端,锥形结构设计使平面状的气流扩散板结构强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提高了气流扩散板抗烟气气流冲击的能力,也延长了气流扩散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外表面覆盖有保温层,降低了高温烟气传导至箱体表面而引起的人员烫伤安全事故。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顶面设有吊环,用于箱体的吊装,方便余热回收器的安装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余热回收器采用激光焊接U型翅片管,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翅片材料厚度,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翅片数量和接触面积,并使换热装置的导热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也降低了回收器的整体重量和制作成本,采用逆流换热方式,既提高了气液换热效率,又降低了烟气的排放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竹书鸿,未经竹书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7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