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柱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7516.2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9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2D27/42 |
代理公司: | 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地脚螺栓 钢结构柱 螺栓孔 下端 本实用新型 钢柱基础 抗剪键 螺母 底板下表面 螺母固定 上端固定 上下两侧 施工程序 施工难度 施工效率 中部位置 抗剪槽 上表面 上端 上移 下移 预设 底座 环绕 贯穿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柱底座,包括:底板、地脚螺栓和抗剪键,其中底板的上表面与钢结构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上环绕钢结构柱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地脚螺栓下端固定于预设的钢柱基础中,地脚螺栓上端贯穿于所述的螺栓孔中,并通过位于螺栓孔上下两侧的螺母固定于底板上,所述的螺母可被旋转拧动并使得底板上移或下移;抗剪键上端固定连接于底板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下端固定于开设在钢柱基础上的抗剪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调节灵活、减少了施工程序、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的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柱底座。
背景技术
钢结构在制作完成后需优先考虑安装就位、保证安装标高、保证平整度、保证垂直度、控制变形等问题。传统的柱底板安装,将底板置于基础之上,通过垫铁进行调平,控制达到柱底板设计标高后,用灌浆料进行二次灌浆。在调平过程中要采用不同厚度的垫铁插入底板与基础顶面进行调平并到达设计标高,调平后还需对超出基础宽度的垫铁进行切割,因此调平的精度受垫铁及施工人员的操作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施工精度难以把控、施工效率受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钢结构柱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结构柱底座,包括:底板、地脚螺栓和抗剪键,其中底板的上表面与钢结构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上环绕钢结构柱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地脚螺栓下端固定于预设的钢柱基础中,地脚螺栓上端贯穿于所述的螺栓孔中,并通过位于螺栓孔上下两侧的螺母固定于底板上,所述的螺母可被旋转拧动并使得底板上移或下移;抗剪键上端固定连接于底板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下端固定于开设在钢柱基础上的抗剪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柱基础上与螺栓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地脚螺栓的下端固定于固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孔和抗剪槽中均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或灌浆料。以此实现对该两处的高强度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为矩形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的厚度为0.3~12cm,此厚度范围可满足常规的力学性能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气泡水平仪,可方便于螺母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可向上下移动,并使得底板的下表面与钢柱基础的上表面间构成用于二次灌浆的间隙。可使用模具将间隙的四周包覆,之后便可以进行二次灌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在柱底板下设置了调平螺母,可通过简单地旋转调平螺母的方式保证柱底板的平整度及实现柱底板的板顶设计标高,可根据具体的工况进行灵活的调节,不再受垫铁厚度和人为因素影响安装质量。提高了安装质量,减少了施工程序,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2)可根据需求进行精准的调控,避免了因垫铁对二次灌浆的影响。
3)保证了二次灌浆层的密实度,防止后期二次灌浆层开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钢结构柱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栓孔的开孔分布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螺栓孔,3、地脚螺栓,4、螺母,5、抗剪键,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钢结构柱底座包括:底板1、地脚螺栓3和抗剪键5,参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7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模块柱脚及钢结构模块柱脚节点
- 下一篇:一种预埋柱脚加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