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质溶解氧传感器内部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5605.3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1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程光远;夏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雷博亚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24 | 分类号: | G01D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传感器金属 视窗 底座 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 外管内腔 传感器 零部件 温度传感器模块 底部中间位置 功能部件集成 实时温度补偿 水质溶解氧 不确定性 部件集成 部件损坏 底座顶部 独立模块 密封工艺 内部固定 传统的 集约化 插接 卡接 外管 压紧 粘胶 拆卸 密封 水体 组装 测量 抵触 维护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溶解氧传感器内部固定结构,包括电路板、传感器金属外管、底座、透镜视窗和温度传感器模块,所述透镜视窗卡接在传感器金属外管内腔,且所述传感器金属外管内腔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与透镜视窗底部抵触压紧,所述电路板插接在底座底部中间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将各个功能部件集成设计在一个零部件上,时间最集约化的设计,减少零部件过多带来的成本上升,组装快速方便,部件集成设计又相互独立模块化,可方便部件损坏时的维护拆卸,可实时精准测量水体现场的温度测值,做到实时温度补偿,排除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使用传统的粘胶密封工艺,大大减少了生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传感器的密封可靠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场水质溶解氧在线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水质溶解氧传感器内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体坏境也遭受到了更多的污染,在越来越看重环境保护的今天,需要实时掌握水体中的溶解氧的浓度以便进行检测和控制。比如说工业废水大部分检测的是重金属含量,
饮用水厂可能就需要检测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消毒剂等多种参数。而这些参数的检测工作主要是由水质检测仪的各种传感器来完成的。水质传感器基本都是安装在水下一定深度来进行
检测工作的,并通过传感器内部的线缆传输各种测量的信号,因此对传感器的防水密封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保证水质传感器内部不能进水,尤其是线缆连接部位。
传统的方法包括碘量法、氧电极法。碘量法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与水样中溶解氧相当含量的游离态碘,从而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这是一种经典的测定溶解氧的方法,但该法是一种纯化
学方法,化学反成复杂,易受干扰,测量时间长无法实现实时在线测试。
膜法用的是电化学原理:用半透薄膜将铂阴极,银阳极,以及电解质与外界隔开,一般情况下阴极几乎是和这层膜直接接触的。氧以和其分压成正比的比率透过膜扩散,氧分压越大,透过膜
的氧就越多。当溶解氧不断地透过膜渗入腔体,在阴极上还原而产生电流,此电流和溶氧浓度直接成正比,将测得的电流转换为溶解氧的浓度单位。但长时间使用时膜片易受水体内杂物的堵
塞影响测量,需定期清理维护,使用不便。
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水质溶解氧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水产养殖、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总结来说,一般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结构零散,成本高,不便于安装和拆卸,水体温度测量无法做到实时温度补偿,无法排除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密封效果不好;针对这些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水质溶解氧传感器内部固定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溶解氧传感器内部固定结构,将各个功能部件集成设计在一个零部件上,时间最集约化的设计,减少零部件过多带来的成本上升,组装快速方便,部件集成设计又相互独立模块化,可方便部件损坏时的维护拆卸,可实时精准测量水体现场的温度测值,做到实时温度补偿,排除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使用传统的粘胶密封工艺,大大减少了生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传感器的密封可靠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质溶解氧传感器内部固定结构,包括电路板、传感器金属外管、底座、透镜视窗和温度传感器模块,所述透镜视窗卡接在传感器金属外管内腔,且所述传感器金属外管内腔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与透镜视窗底部抵触压紧,所述电路板插接在底座底部中间位置处,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插接在底座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与电路板外形对应的安装孔,且所述电路板插接于安装孔内,所述传感器金属外管内壁设置由内螺纹槽,所述底座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底座通过外螺纹结构与传感器金属外管上的内螺纹槽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雷博亚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雷博亚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5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