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5603.4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1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波;周洪英;刘启燕;吴洪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68 | 分类号: | A01G18/68;A01G18/65 |
代理公司: | 42225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维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盖 培养瓶 食用菌培养 透气盖 本实用新型 上薄膜 出菇 通孔 高压蒸汽灭菌 食用菌培养料 食用菌子实体 珍稀食用菌 生长阶段 现有装置 后盖 瓶口处 有效地 无菌 薄膜 连通 装入 接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该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瓶盖,其设于所述培养瓶的瓶口处,所述瓶盖设有通孔;薄膜,其设于所述培养瓶和所述瓶盖之间;出菇筒,其设于所述瓶盖的上方,并与所述通孔连通;透气盖,其设于所述出菇筒的上方。在使用该食用菌培养装置时,首先在培养瓶中装入食用菌培养料,依次盖上薄膜、瓶盖及透气盖。在高压蒸汽灭菌后,打开培养瓶与瓶盖之间的连接,在无菌的环境下接种后盖上薄膜、瓶盖及透气盖。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现有装置不能满足珍稀食用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求,不适用于珍稀食用菌培养的特殊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珍稀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多种营养和保健功能,已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人工驯化栽培研究是其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在珍稀食用菌的培养技术研究中,培养条件的探索十分重要。现有研究方法中,一般在菌丝培养成熟后,将代料划口或揭盖,保持一定的温湿度,进行出菇管理。
但由于珍稀食用菌生命力弱,传统培养方法的环境相对开放,洁净度不够,极易发生杂菌污染和原基萌发困难,从而导致培养失败,不适用于珍稀食用菌培养。现有食用菌培养瓶或装置,主要用于常见食用菌产业化培养,技术条件成熟,但目的仅限于提高菌丝阶段的生长速度,缩短培育周期,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阶段,不适用于珍稀食用菌培养的特殊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能有效地解决现有装置不能满足珍稀食用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求,不适用于珍稀食用菌培养的特殊需求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
培养瓶;
瓶盖,其设于所述培养瓶的瓶口处,所述瓶盖设有通孔;
薄膜,其设于所述培养瓶和所述瓶盖之间;
出菇筒,其贴合在所述瓶盖上,并位于所述培养瓶内;
透气盖,其设于所述出菇筒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瓶盖包括,
盖体,其设有与所述盖体同心的圆孔,所述盖体的径向方向设有贯穿所述盖体的盖槽;与所述盖槽匹配的盖板件,其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当所述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在盖槽内滑动时,可形成所述通孔并可调节所述通孔大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盖板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盖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凹槽内,当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相对滑动时,可调节所述通孔的大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盖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盖槽内,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均设有限位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通孔为与所述瓶盖同心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所述瓶盖直径的1/3-1/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薄膜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形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培养瓶的瓶口直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菇筒的高度为5-1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透气盖包括塑料盖和海绵,所述海绵嵌入到所述塑料盖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培养瓶为透明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薄膜为聚丙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56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包生长架
- 下一篇:一种食用菌的培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