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聚烯烃热收缩膜用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54042.6 | 申请日: | 2019-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6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章;董文星;郭必威;张先伟;范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至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B29L9/00 |
| 代理公司: | 33224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459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风环 本实用新型 冷却装置 聚烯烃热收缩膜 多层共挤 可升降地 倾斜布置 有效控制 自然收缩 出风口 灵活度 朝上 出风 风环 排布 稳泡 质感 薄膜 透明度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共挤聚烯烃热收缩膜用冷却装置,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三个以上冷却风环,该冷却风环在竖向上依序排布;最上侧的冷却风环可升降地安装在机架上;该最上侧的冷却风环的出风口朝上倾斜布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冷却装置稳泡效果好,生产灵活度高,风环出风充足、均匀,可有效控制薄膜的厚度和精度,减少自然收缩率,提高膜的质感、光泽和透明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中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共挤聚烯烃热收缩膜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多层共挤聚烯烃热收缩膜(即POF热收缩膜)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取代PVC热收缩膜,成为市场需求量增长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类热收缩膜。相较于PVC、PE、PVDC等其他热收缩膜,POF膜密度小,质地平滑,透明度和光泽性好,热收缩率高(大于50%),同时具有优良的抗撕裂性能和热封性能,以及突出的抗静电和耐寒性,环保无毒,因而广泛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电子、玩具和建材等领域,深受厂家和消费者青睐。
POF热收缩膜通常以三元共聚聚丙烯(PP)、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LLDPE)为主要原料,经多层共挤出、膜管成型、膜泡吹胀和冷却定型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中,冷却定型工艺对最终制备的POF热收缩膜的综合性能,如尺寸稳定性、质感、光泽、透明度、热收缩率和力学性能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风环吹风冷却是吹膜的冷却定型工艺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对吹胀的膜泡进行冷却定型,风环的构造和冷却工艺对吹塑薄膜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因膜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844842 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冷却风环,该冷却风环具有环状的整体结构且与吹膜机的环状的口模同心配置,该冷却风环包括沿着其轴向顺次排列的至少一个风道,该至少一个风道均朝向从该口模的出料口吹胀的膜泡开口,在至少一个风道中,最靠近出料口的下风道的开口位于出料口的上方,下风道的开口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方倾斜,下风道在冷却风环的径向上距出料口的中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下风道的下表面在冷却风环的轴向上距出料口的高度。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虽然也是冷却风环,但却是应用于膜管成型工艺的冷却,而非对吹胀的膜泡进行冷却定型。
授权公告号为CN 2494754Y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POF热收缩膜的制造设备,包括有进料熔化装置、传动装置、烘房风房组合装置、吹膜成型装置及收料装置。该风房装置是在烘房的下方安装具有通风腔的风轮,并在风轮的圆周内壁设有微孔。其风房装置中采用的四个风轮均固定安装在烘房的下方。
该冷却装置对吹胀后的膜泡稳定性,特别是泡位(吹胀口呈肩膀状的膜泡位置)的控制通常依靠挤出参数和风轮风量和风压大小来调节,实际生产中泡位容易产生上下颤动或左右摇摆,膜泡稳定效果不理想,易造成膜厚度和宽度不均一以及擦痕和撕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多层共挤聚烯烃热收缩膜用冷却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增强膜泡的稳定性,降低膜的厚度偏差和自然收缩率,提高膜的质感、光泽和透明度。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层共挤聚烯烃热收缩膜用冷却装置,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三个以上冷却风环,所述冷却风环在竖向上依序排布;
最上侧的冷却风环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最上侧的冷却风环的出风口朝上倾斜布置。
由于靠近吹胀口的膜泡塑性较大,该最上侧的冷却风环的位置和出风情况对膜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采用可上下活动的冷却风环能够根据实际生产中POF膜的配方和冷却工艺的变化以及模头挤出量的变化灵活调整风环的位置,有效稳定膜泡并提高冷却效果。出风口朝上倾斜布置可利用风流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分力进一步提高风环对泡位的控制和膜泡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至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黄山至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4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