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型砖构不可移动文物的排水砖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3657.7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3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辉;赵国利;孔振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C1/39;E04H17/14;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型 不可 移动 文物 排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大型砖构不可移动文物的排水砖组,砖体包括内部排水砖和出口排水砖。所述内部排水砖包括:内梯形凹槽、梯形凸台、内中部排水通道;顶部进水孔;侧部进水孔;所述出口排水砖包括:外梯形凹槽;排水口;外中部排水通道;顶部进水孔;侧部进水孔;所述梯形凸台插接在另一块内部排水砖的内梯形凹槽内部和出口排水砖的外梯形凹槽内部,所述内梯形凹槽、内中部排水通道、梯形凸台、外梯形凹槽、外中部排水通道和排水口之间相互连通。该装置可应用于大型砖构不可移动文物上,如古代的城墙、楼墙等,局部替换损坏的旧砖,使城墙进行有组织排水,降低城墙内部及表面湿度,防止城墙内部结构被进一步破坏。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古建筑改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砖构不可移动文物的排水砖组。
背景技术
古城墙的设计,一般都不重视城墙的有组织排水,只是通过设计排雨坡度来进行无组织的疏散,在强降雨时,会有大量雨水汇集在山势低处,处于此位置的城墙就会成为拦水坝,造成强大的水压,下部的砖缝间便会出现喷水现象,民间称为“龙吐水”。因为雨水呈弱酸性,对墙缝隙及墙表面进行冲刷时,会破坏砖块材料的稳定,芯墙失稳,对城墙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不能完全地把旧砖块全部移除,只能通过部分的替换旧砖,保持古城墙原貌,并优化古城墙的各项性能。本专利旨在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使城墙迅速进行有组织排水的排水砖。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用于大型砖构不可移动文物上的排水砖组,该排水砖能够快速有组织地排出城墙内部积水,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大型砖构不可移动文物的排水砖组,包括设置在内部的内部排水砖和设置在外部的出口排水砖,其中,
所述内部排水砖包括:
内梯形凹槽,其设置在内部排水砖的后部;
梯形凸台,其设置在内部排水砖的前部;
内中部排水通道,其设置在内部排水砖的内部,所述内梯形凹槽、内中部排水通道和梯形凸台相互连通;
顶部进水孔,设置在内部排水砖的顶部;
侧部进水孔,设置在内部排水砖的侧部;
所述顶部排水孔和侧部排水孔均与内中部排水通道连通;
所述出口排水砖包括:
外梯形凹槽,其设置在出口排水砖的后部;
排水口,其设置在出口排水砖的前部;
外中部排水通道,其设置在出口排水砖的内部,所述外梯形凹槽、外中部排水通道和排水口相互连通;
顶部进水孔,设置在出口排水砖的顶部;
侧部进水孔,设置在出口排水砖的侧部;
所述顶部排水孔和侧部排水孔均与外中部排水通道连通;
所述梯形凸台插接在另一块内部排水砖的内梯形凹槽内部和出口排水砖的外梯形凹槽内部,
所述内梯形凹槽、内中部排水通道、梯形凸台、外梯形凹槽、外中部排水通道和排水口之间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圆柱型钢筋,其分别安装在内部排水砖和出口排水砖上,所述圆柱型钢筋分别从内部排水砖和出口排水砖的顶部自上而下贯穿至内部排水砖和出口排水砖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进水孔和侧部进水孔的半径设置为3-6mm。
进一步地,所述内中部排水通道和外中部排水通道的通道表面覆盖一层憎水材料;所述内中部排水通道和外中部排水通道的体积在整个砖体体积重的占比比例小于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3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板片清洗结构
- 下一篇:石材面板装配式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