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量泵线及微量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8856.9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2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平平;陈业史;刘钦柯;苏华;申倩倩;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微量泵线,包括泵线主体,所述泵线主体与微量泵连接,用于输送微量泵内药液;止流件,所述止流件设置于所述泵线主体上,所述止流件用于截止所述泵线主体的药液输送。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避免更换药物时空气通过泵线进入患者体内,又可降低护士更换药物时的操作难度;既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性,又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量泵,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微量泵线,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微量泵。
背景技术
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微量泵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由于微量泵可以将药物精确、微量、匀速的注入患者体内,以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
而现今临床中使用的微量泵线在更换药物时易导致空气进入,需靠医护人员一手反折方可避免。但在实际操作中因操作复杂,仅依靠护士单手反折并不能完全阻止空气进入泵线内,同时,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医院,一个医护人员往往需要监护多个患者,这时就会出现医护人员未能及时更换的药物情形,导致较小的不易排出气泡通过微量泵线进入患者体内,增加的临床用药危险性。
因此,提供一种微量泵线,既能减轻医护人员手折微量泵线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避免空气通过泵线进入人体,对病人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量泵线,既能减轻医护人员手折微量泵线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避免空气通过泵线进入人体,增加临床用药安全性。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量泵,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量泵线,包括:
泵线主体,所述泵线主体与微量泵连接,用于输送微量泵内药液;
止流件,所述止流件设置于所述泵线主体上,所述止流件用于截止所述泵线主体的药液输送。
优选地,所述止流件具体为止流阀。
优选地,所述止流件具体为止流夹。
优选地,所述止流夹包括上夹持体、下夹持体、第一留置孔及夹持凸块,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夹持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一留置孔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下夹持体之间,用于容纳所述泵线主体,所述夹持凸块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和/或所述下夹持体上,用于夹闭所述泵线主体。
优选地,所述下夹持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夹持凸块夹闭所述泵线主体时,限制所述上夹持体动作,维持所述泵线主体的夹闭。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具体为钩形限位块,所述钩形限位块与所述下夹持体弹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止流夹包括止流板、止流缝及第二留置孔,所述止流缝及所述第二留置孔均设置于所述止流板上,用于容纳所述泵线主体,所述止流缝与所述第二留置孔连通,所述止流缝用于夹闭所述泵线主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留置孔具体为三角形孔,所述止流缝与所述三角形孔的顶角连通。
优选地,所述止流件具体为夹形针,所述夹形针包括夹持上端、夹持下端及第三留置孔,所述夹持上端与所述夹持下端合围成第三留置孔,所述夹持上端与所述夹持下端配合,用于夹闭所述泵线主体。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量泵,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微量泵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量泵线,在对微量泵更换药物时,关闭泵线主体上的止流件,截止泵线主体内的药液输送,避免气泡通过泵线进入患者体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注射器内压力过低导致患者血液回流至微量泵线内。与现有微量泵线相比,既能减轻医护人员手折微量泵线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空气通过泵线进入人体,对患者产生危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88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医治疗肿瘤靶向平衡治疗设备
- 下一篇:一种草菇培养料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