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接线盒和一种新能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8070.7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0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高万兵;王坤;徐浩然;张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H02G3/08 |
代理公司: | 41119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符亚飞 |
地址: | 4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口区域 壳体 连接器 所在平面 新能源汽车 轴向方向 接线盒 侧面 线缆 电能输出端口 高压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车辆 充电端口 电池端口 端口连接 水平应力 端口处 后侧面 前侧面 上侧面 下侧面 右侧面 左侧面 竖直 松动 平行 垂直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接线盒和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接线盒包括壳体,壳体的第一侧面上划设有动力端口区域,第一侧面为壳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或后侧面,动力端口区域中设置有电池端口、电能输出端口以及充电端口,动力端口区域中的各端口的轴向方向平行于第一侧面所在平面布置,且动力端口区域中的各端口的轴向方向垂直于壳体的下侧面所在平面或者上侧面所在平面布置,这就使得线缆与各端口连接时在一个竖直方向上,线缆在连接动力端口后不会对动力端口处的连接器产生的水平应力,避免了长期使用导致连接器松动的现象,提高了连接器的防护等级,进而提高了高压绝缘性能,可靠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辆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接线盒和一种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动客车电池系统的配置电量越来越大,产品的配置越来越多样。基于续驶里程要求,电动客车配置电量从85kWh到500kWh,配置容量大且涵盖范围宽,基于整车动力需求,输出接口分为单回路输出和双回路输出,充电方式分为单充电枪充电、双充电枪充电、集电弓充电。同时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整车零部件布置越来越紧凑,要求各零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管线路美观度要求越来越高。
授权公告号为CN2055237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配电盒,也称为接线盒,包括接线盒本体、高压供电部分和低压供电部分,高压供电部分包括高压端口,低压供电部分包括低压端口,高压端口和低压端口布设在不同的侧面上。该接线盒上的各端口的布置方式均是:沿着垂直于所固定的侧面的延伸方向布设。首先,在接线时,高压线路比较多,电压等级比较高,在将线路与对应的端口连接时,线路也是沿着对应端口的布置延伸方向设置,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会对各端口处的连接器产生一定的水平应力,长期使用会降低连接器的防护等级,进而降低高压绝缘性能,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接线盒和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解决接线盒上的动力端口采用沿着垂直于所固定侧面的延伸方向布设的方式在长期使用时会降低端口处连接器的防护等级的问题。
为了实现配电线路的集成,解决接线盒上的动力端口采用沿着垂直于所固定侧面的延伸方向布设的方式在长期使用时会降低端口处连接器的防护等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接线盒,包括壳体,壳体的第一侧面上划设有动力端口区域,所述第一侧面为壳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或后侧面,所述动力端口区域中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电池的电池端口、用于供电连接相关动力设备的电能输出端口以及用于充电的充电端口,所述动力端口区域中的各端口的轴向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所在平面布置,且所述动力端口区域中的各端口的轴向方向垂直于壳体的下侧面所在平面或者上侧面所在平面布置。
有益效果是,由于动力端口区域即动力端口的固定平面为接线盒壳体的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或后侧面,各端口的轴向方向与所在侧面的平面平行,且垂直于壳体的下侧面所在平面或者上侧面所在平面,这就是各端口沿竖直方向布置,使得线缆与各端口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连接,线缆在连接动力端口后不会对动力端口处的连接器产生的水平应力,避免了长期使用导致连接器松动的现象,提高了连接器的防护等级,进而提高了高压绝缘性能,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为前侧面,所述动力端口区域中的各端口朝下布置,由于整车高压走线一般在车辆底盘,因此,各端口朝下有利于底盘处的线缆与各端口的接线,便于整车管线路设计、减低线束整理的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8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程电动车用智能模组
- 下一篇:地端无线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