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晶状体囊袋支架植入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2437.4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华;卢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晶状体 支架 植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眼科用晶状体囊袋支架及植入装置,包括晶状体囊袋支架、推注器;所述囊袋支架为疏水性材质制成中空椭圆体形,周边及后表面采用直角边缘设计;所述推注器辅助囊袋支架植入囊袋内,主要由植入舱、囊袋支架装载台、卡扣装置、套管和推注杆组成。本实用新型中晶状体囊袋支架预置于囊袋支架装载台,位于植入舱尾端;卡扣装置位于植入舱尾端两侧,内侧扣柱紧邻于晶状体囊袋支架;套管前连于植入舱,内有联动杆前联动晶状体囊袋支架,后联动于推注杆;推注杆内套于套管内。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晶状体囊袋支撑,便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囊袋维持装 置。
背景技术
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的眼部晶状体的混浊,是目前主要的 儿童致盲性眼病,患病率约为0.5%。我国调查显示约22%-30%盲童是由先天性白 内障导致,占儿童失明原因的第二位。现有技术公开了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 术治疗,实践显示,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儿早期进行手术对于防止形觉剥夺性 弱视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婴幼儿发育未完全且解剖结构特殊,使得手术风险高、 难度大且易出现并发症,如后囊膜混浊、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影响 手术效果和视觉恢复。
有研究认为,白内障吸除联合后囊膜切开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小于2岁先 天性白内障患儿的规范手术治疗方式。随着眼科微创手术的进展,有研究认为更 早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因1岁以内患儿眼球太小,缺少 合适的IOL,手术难度大,白内障手术中很难行同期IOL植入,且此时眼球屈光 状态改变很大,IOL度数的选择以及是否植入IOL仍存有争议,因此该类患者常 需要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实践中,二期IOL植入术IOL固定方式包括囊袋内植入、睫状沟固定、 经虹膜或巩膜缝线固定。理想的植入位置是囊袋内,其最符合晶状体的生理位置, 但是由于术后残留的晶状体前后囊膜之间的粘连,常使得囊袋无法打开以容纳 IOL,而需要睫状沟内固定IOL,除了非生理性位置外,术后IOL偏位也是常见 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通常对于没有足够囊膜支 撑的患儿,选择巩膜或虹膜缝线固定,该术式创伤大、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
另外,由于婴幼儿晶状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活跃,术后细胞可向后囊膜和玻 璃体前界增生增生,以致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较高,因此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也 是小儿白内障手术的一大要点。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拟提供一种晶状体囊袋支架及植入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婴幼儿白内障摘除术后植入晶状体囊袋支架,能维持术后晶状体前后囊膜的正常结构,为二期IOL植入提供可行的空间;且晶状体支架外周和后表面采用直角边缘设计,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供用于晶状体囊袋支架植入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晶状体囊袋支架及植入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婴幼儿白内障吸除术后将其植入囊袋内,能维持术后晶状体前后囊膜的正常结构,为二期IOL植入提供可行的空间,且晶状体支架采用直角边缘和凸起设计,能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晶状体囊袋支架及植入装置,为婴幼儿白内障二期IOL植入术中提供有效且稳定的植入空间;所述实用新型包括晶状体囊袋支架和推注器,所述囊袋支架采用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制成,呈透明中空椭圆体形,周边及后表面采用直角边缘设计;所述推注器辅助囊袋支架植入囊袋内,主要由植入舱、囊袋支架装载台、卡扣装置、套管和推注杆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晶状体囊袋支架预置于囊袋支架装载台;所述囊袋支架装载台位于植入舱尾端;所述卡扣装置位于植入舱尾端两侧,内侧扣柱紧邻于晶状体囊袋支架;所述套管前连于植入舱,内有联动杆前联动晶状体囊袋支架,后联动于推注杆;所述推注杆内套于套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2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