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灰收集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2313.6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5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悦;霍莉莉;石程;马玉玺;何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灰收集盒,包括盒体和盒柄,所述盒体为由五个面构成的一非全封闭结构,所述盒体设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在其中一个面的开口端设有一V型槽,在与所述设有V型槽的面的相对的面上设有盒柄,所述盒体和盒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温针灸后取艾灰难的问题,使艾灰不易掉落在患者身上,引发危险和创面污染。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灰收集盒。
背景技术
中医传统针灸治疗中,包括针刺和艾灸,有一种疗法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成为“温针灸”,即在针刺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将切割好的艾柱插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是临床上非常常用的方法。但是艾条燃尽后的艾灰一碰易散,临床上常用止血钳夹取、用手摘取或纸板挂取等方法,都非常不方便,存在如下风险和隐患:(1)温针灸结束后,针柄有余热,用手取艾灰可能导致施术者烫伤;(2)艾灰易散,在取灰时易散落在患者身上,存在导致患者烫伤、针刺创面污染等隐患;(3)临床上可能会对多个穴位进行温针灸治疗,徒手取灰无法一次取尽,耗费时间;若用弯盘盛取,由于体积较大,无法完全靠近艾灰,也易压及其它针灸针导致患者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灰收集盒。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灰收集盒,包括盒体和盒柄,所述盒体为由五个面构成的一非全封闭结构,所述盒体设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在其中一个面的开口端设有一V型槽,在与所述设有V型槽的面的相对的面上设有盒柄,所述盒体和盒柄固定连接。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盒柄由所述设有V型槽的面的相对的面延伸形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取艾灰更便利、快捷。(2)减少接触,避免感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温针灸后取艾灰难的问题,使艾灰不易掉落在患者身上,引发危险和创面污染。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艾灰收集盒的示意图
1.盒体、2.盒柄、3.V型槽、4.盒体开口端、5.盒体封闭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温针灸治疗结束后取艾灰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艾灰收集盒。手持盒柄(2),将V型槽(3)对准针柄,轻抬盒体(1),使V型槽的尖端沿针柄上滑至艾灰处,轻轻刮取艾灰,倾斜盒体(1),使其封闭端(5)低于其开口端(4),让艾灰沿盒体(1)内部从盒体开口端(4)滑落至盒体封闭端(5)。重复以上步骤,再取其余针柄上的艾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未经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2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内科用病人检查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疗儿科用鼻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