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室汽化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0128.3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福尔纳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十四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04 | 分类号: | A61M11/04;A61M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腔室 汽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室汽化罐,其包括内管、中间管、外管和吸嘴组件。电子液腔室由内管和中间管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限定。罐还包括多孔陶瓷环,其在内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线圈并且外表面与电子液腔室流体连通。穿过气流孔进入中间管与外管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二环形空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穿过加热线圈并且穿过内管的环境空气限定了气流路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582,293号的优先权,并且其整体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化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化装置的、具有顶部流动空气进入孔的罐。
背景技术
存储待汽化物质的个人汽化装置例如包括用于哮喘治疗的吸入器和用于个人用途的医用和娱乐用汽化装置。一些个人汽化装置在用于容纳电子液(“e-liquid”)的腔室或罐的底部处或底部附近具有空气进入孔。在用户吸入时,空气被吸入到装置中并流过或流经将电子液汽化成汽化产物的加热线圈,汽化产物移动穿过装置的吸嘴以被用户吸入。然而,设置在电子液罐底部处的空气孔促使电子液通过该孔从装置中漏出。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将空气进入孔设置于电子液罐的顶部侧,称为顶部气流罐。
顶部气流罐的现有技术通过吸嘴使空气从端口进入汽化物管组件。空气在将汽化物供应到吸嘴的中心管与环形罐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远离吸嘴移动。一种这样的设计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53220号中被示出。然而,现有技术存在问题。
沿着中心管周围移动的环境空气有助于从加热线圈向上带动汽化物,但其不穿过加热线圈。因此,与环境空气移动穿过加热线圈并从此处带走实质所有汽化物的设计相比,现有设计中的环境空气从加热线圈的区域中仅带走一小部分汽化物。
当前的顶部气流罐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虽然装置和电子液以室温为起点,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气流穿过装置、尤其是穿过加热线圈,因此一阵阵地抽吸使装置和加热线圈的温度升高。升高的内部温度可能导致电子液变稀并改变性质。然而,流动穿过线圈的环境空气通过使加热线圈冷却而对装置产生有益的冷却效果,这有助于防止电子液变稀并且防止加热线圈过度饱和以及改变电子液的性质,这确保了每次抽吸都有一致的汽化物产出。因此,需要一种包括有穿过加热线圈的气流的顶部气流罐。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双腔室汽化罐包括内管、中间管、外管和吸嘴组件。电子液腔室由内管和中间管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限定。罐还包括多孔陶瓷环,其在内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线圈并且外表面与电子液腔室流体连通。穿过气流孔进入中间管与外管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二环形空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穿过加热线圈并且穿过内管的周围空气限定了气流路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双腔室汽化罐包括由内管和中间管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限定的电子液腔室。穿过气流孔进入中间管与外管之间的第二环形空间、在第一方向上沿着第二环形空间、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穿过加热线圈并且穿过内管的周围空气限定了气流路径。在内管的端部处设置有能拆卸的吸嘴组件。多孔陶瓷环在内表面上设置有加热线圈并且外表面与电子液腔室流体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腔室汽化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双腔室汽化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双腔室汽化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平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4-4截取的双腔室汽化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线4-4截取的双腔室汽化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了顶部气流孔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十四轮有限公司,未经第十四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0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管插管支架
- 下一篇:公路路面快速压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