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后可抬升的牵引式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5465.3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3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许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苏海 |
主分类号: | B60P3/355 | 分类号: | B60P3/3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6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抬升 牵引 房车 | ||
一种折叠后可抬升的牵引式房车。它是将牵引式房车车厢分成上、中、下三层箱体结构,通过滑动连接和各层厢体边缘的约束沟槽限制,并在尾部左右两端各安装有一套可180度旋转升降的支撑装置,使车厢不仅可以折叠压缩,还可以迅速还原。与分离式地靴配合使用可以将折叠压缩后的房车整体水平抬升至理想高度,实现2辆车共享一个停车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车,具体说是一辆折叠后可抬升的牵引式房车。
背景技术
现在的牵引式房车大多是体积较大并且使用频率不高,很多牵引式房车都自带了折叠功能,但都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占据一个标准的停车位的部分地面空间进行摆放,现在的城市普遍地少人多,特别是在大城市停车位昂贵。如果普通民众希望同时拥有一台私家车和一台牵引式房车是非常难实现的奢求。所以设计一台充分利用已有停车位上方空间的牵引式房车,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牵引房车需专用地面空间进行长时间停放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房车,该牵引房车不仅展开后可以居住生活,而且在楼层高度足够的情况下折叠抬升后的牵引房车可与一辆频繁使用的私家车共用一个停车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房车居住的车厢结构中,摒弃原来4面一体的结构,而采用上、中、下三层厢体结构(如下图1),上层厢体结构为房车整个4.3米×2.4米长方形车顶板和垂直于四面的车厢板组成,高度为70厘米,中间层厢体结构由3块分离的44厘米高车厢板围绕组成,而房车下层厢体结构由和普通房车一样的牵引机构和底盘,和固定垂直于车厢底板四周的87厘米高车厢板组成。在房车车底厢尾部的左右两端最边缘处各设置一条垂直于地面的凹槽,凹槽中部开孔,内安装着与圆孔同心间隙配合可轴向滑动的圆形梁杆,圆形梁杆的一端固定着液压支柱,一端有定位凸环(如下图8),当圆形梁杆与支柱完全插入凹槽内时,可以控制电动抱闸锁死圆形梁杆(如下图 6),使得液压支柱完全于地面垂直的固定在凹槽内,当支柱向上顶出时,刚好可以插入车顶尾部的插销孔套内,带动上、中部厢体结构垂直上升到边缘的约束沟槽位置(如下图7),大约2米高,最终形成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封闭空间。当需要汽车牵引移动房车时,控制液压缸同时平衡收缩,上、中部厢体结构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回落入车底厢的外围,形成只有1.05米高的折叠压缩扁平车厢(如下图4),内部可摆放安装各种高度不超过85厘米的家具电器,行进时大大降低牵引房车的风阻,并且尾部2个支柱离地高度为15厘米,不影响房车的正常行驶。当回到住地后准备长时间停放房车时,先将房车的尾部紧贴标准停车位 2.5米×5.3米的2.5米短后底线,两侧与停车位左右长边线距离大致相同的位置停放好,同时松开电动抱闸,通过尾部左右两端都开有支柱调换槽的三层厢体结构,手动从车尾凹槽中将2个支柱完全拉伸出来,180度旋转后重新插入凹槽内,并锁死2个电动抱闸,手动调整车辆左右2侧平行于车厢,平放于地面的分离式支撑地靴末端的插销孔套位置,使得支柱垂直向下顶伸后,刚好可以插入插销孔套内,在楼层高度许可的情况下控制液压缸同时平衡顶出,使得折叠后的高度只有105厘米左右的房车整体水平抬升至贴近楼板底的高度位置(如下图5)。由于房车宽度较大,并且分离式支撑地靴是扁平式设计,即使支撑地靴长度要达到 3米左右,下方空间在满足一辆常用的家用轿车停放的同时也不影响该车辆的正常出入行驶。
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折叠后的房车为1.05米,折叠抬升后的房车顶部离地最高2.95米,车厢最底处离地最高可达1.9米,一般的停车库层高介于2.5米至3米之间,家用小汽车的高度介于1.4米至1.9米之间,这之间的1.1米空间正好摆放得下一台折叠后的新型牵引式房车。实现了停车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房车将给人们的休闲生活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精彩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抬升牵引式房车整体结构图。
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的尾部构造图。
图3是图2的尾部剖视图。
图4是第三个实施例的尾部构造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苏海,未经许苏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54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审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