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温针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3739.5 | 申请日: | 201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3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伍茜;冯婷;张广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茜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62400 贵州省黔西***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温针灸器,涉及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包括温针灸器外壳,所述温针灸器外壳下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平衡杆,所述支撑平衡杆远离温针灸器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圆球,所述温针灸器外壳下表面的中心处贯穿有银针夹持装置,所述温针灸器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环,所述连接固定环的表面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连接固定环远离温针灸器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杆。该中医温针灸器,通过艾绒放置装置的设置,从而在艾绒燃烧后的艾灰可通过艾绒放置装置上的移动把手把艾绒放置装置拿出,然后把艾灰倒出另行处理,进而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温针灸器。
背景技术
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疗法,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目前教材讲授和临床使用的温针灸的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留针期间,将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段穿置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段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
目前这种操作方法在临床使用时有其不便之处:一是燃烧中或燃烧后的艾灰及火星容易脱落而烫伤患者的皮肤或烧灼其衣物,或对治疗环境的卫生造成影响,二是艾绒或艾条段会很快燃尽,同时艾灸热量有很大一部分会散失,故热力不能持久和深透,三是艾绒或艾条段与皮肤的距离无法调节,使温针的疗效降低,或者固定距离持续的熏灼,会使患者局部皮肤产生烧灼感,甚至皮肤被烫伤,治疗舒适度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温针灸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包括温针灸器外壳,所述温针灸器外壳下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平衡杆,所述支撑平衡杆远离温针灸器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圆球,所述温针灸器外壳下表面的中心处贯穿有银针夹持装置,所述温针灸器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环,所述连接固定环的表面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连接固定环远离温针灸器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盖子,所述盖子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圈,所述盖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温针灸器外壳的内侧壁开设有横纵移动滑槽,所述横纵移动滑槽的内部卡接有滑轮,所述滑轮远离横纵移动滑槽一侧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远离滑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艾绒放置装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平衡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平衡杆呈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温针灸器外壳的下表面,且所述支撑平衡杆的材质为桦木。
可选的,所述银针夹持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远离空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的表面涂设有橡胶防滑层。
可选的,所述横纵移动滑槽由环形横滑槽和纵向滑槽组成,且环形横滑槽和纵向滑槽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艾绒放置装置包括移动把手,所述移动把手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远离移动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挡板。
可选的,所述导热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的一端位于温针灸器外壳的内部,且所述外壳位于温针灸器外壳内部的一端套装有导热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温针灸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茜,未经伍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3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洁的抽滤釜
- 下一篇:一种电吹风的出风结构及电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