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胶吸附后螺旋出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2356.6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9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10 | 分类号: | B01D15/10 |
代理公司: | 34146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弦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料筒 废硅胶 进料管 本实用新型 侧筒壁 吸附塔 螺杆 纳米二氧化硅层 螺旋出料装置 后处理 硅胶吸附 螺杆连接 驱动电机 柔性连接 输送效率 波纹管 出料管 内表面 振动机 出料 底端 减小 排出 筒壁 下端 黏附 通畅 停留 统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胶吸附后螺旋出料装置,包括排料筒,所述排料筒的上侧筒壁设有若干个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均设有振动机,且每个进料管底端与筒壁均为柔性连接,每个进料管的顶端均设有一截波纹管,所述排料筒下侧筒壁的末端设有出料管,排料筒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排料筒的内表面以及螺杆的表面均涂有纳米二氧化硅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将多个吸附塔排出的废硅胶统一进行输送,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输送效率,且为废硅胶的后处理带来方便;另一方面,解决了废硅胶容易堵在吸附塔下端而无法下落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废硅胶黏附、停留在排料筒内部现象,使得整个出料过程变得更加通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胶吸附后螺旋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技术研究表明,通过硅胶可以将I类基础油吸附抽提得到Ⅱ类基础油。另外,润滑油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会因为杂质引入、添加剂变质等原因而失去其正常功能,成为废润滑油,废润滑油同样可以通过硅胶吸附变成再生基础油。
为了提高硅胶吸附效率,确保再生基础油的品质,实际生产中会同时采用多个吸附塔进行逐级吸附。相应的带来了一个技术问题,即硅胶吸附后废硅胶的出料问题。由于多个吸附塔同时工作,设备占地面积大,出料量大,加上硅胶吸附后呈粘稠状,导致出料较为困难,出料后无法统一处理等,这也是目前亟待克服的技术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胶吸附后螺旋出料装置,其解决了传统出料装置占地面积大,出料困难,出料后不便于统一处理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硅胶吸附后螺旋出料装置,包括排料筒,所述排料筒的上侧筒壁设有若干个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均设有振动机,且每个进料管底端与筒壁均为柔性连接,每个进料管的顶端均设有一截波纹管,所述排料筒下侧筒壁的末端设有出料管,排料筒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连接有驱动电机;
所述排料筒的内表面以及螺杆的表面均涂有纳米二氧化硅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料管的个数为4-8个。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2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料筒上用于连接进料管的位置处均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径大于进料管的外径,所述进料管插在安装环内,且在进料管与安装环之间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将多个吸附塔排出的废硅胶统一进行输送,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输送效率,且为废硅胶的后处理带来方便;另一方面,解决了废硅胶容易堵在吸附塔下端而无法下落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废硅胶黏附、停留在排料筒内部现象,使得整个出料过程变得更加通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排料筒,2-进料管,3-振动机,4-波纹管,5-出料管,6-螺杆,7-驱动电机,8-安装环,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2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