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串光导光板和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9878.0 | 申请日: | 201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7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邱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国汇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连接胶条 防串光 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 相邻导光板 线路板 光线反射 连接部位 通道连接 直线通道 组装效率 高效性 夹角为 串光 胶壳 胶条 锐角 同侧 组装 保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领域,公开了一种防串光导光板和发光装置,其中,防串光导光板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和连接导光板的连接胶条,发光装置包括防串光导光板,还包括胶壳、线路板和LED组件,连接胶条与导光板的连接部位位于各导光板的同侧,连接胶条包括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导光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通道连接,第一通道为直线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夹角为锐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串光导光板通过对连接胶条的位置和形状的改变,使原来从一个区域进入连接胶条的光线反射回光线的原区域,在保留具有较高组装效率的胶条设计的前提下避免了相邻导光板间出现串光现象,发光装置具有组装的高效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防串光导光板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拥有多个发光区的发光产品中,产品依靠多个导光板完成不同发光区的发光,而为了提升产品的组装效率,一般会将多个导光板连接在一起,相邻的导光板通过小胶条连接,在组装多个导光板时可以实现同步组装,这样既节省时间成本,又节省人工成本。但在实际生产组装后,产品发光时,发光区与发光区间会有串光现象,即一个发光区发光时,光线会通过胶条进入另一个发光区,影响产品的发光效果。针对该缺陷,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导光板完全分离,而完全分离导光板这一工艺本身违背了为提升产品组装效率的初衷,因此,需要一种防串光导光板及其对应的发光装置,既能满足防串光的需求,又不能降低其组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串光导光板和发光装置,防串光导光板解决了在保持原胶条设计的组装效率的前提下相邻导光板间出现的串光问题,发光装置解决了原发光装置因为在持原胶条设计的组装效率的前提下相邻导光板间出现的串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串光导光板,包括至少两个导光板和连接导光板的连接胶条,连接胶条与导光板的连接部位位于各导光板的同侧,连接胶条包括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导光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通道连接,第一通道为直线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夹角角度为θ,θ满足0°<θ≤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光板内部表面为粗糙表面,光线在导光板内发生漫反射,导光板内光线均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光线进入第一通道后,在第二通道内壁发生反射,光线反射回到第一直线通道,经第一直线通道的内壁反射后回到原导光板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胶条连接相邻的导光板,该相邻的导光板间对称轴和与其连接的连接胶条的对称轴心共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分别从该相邻的导光板进入连接胶条的光线的运动轨迹以对称轴心对称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胶条还包括第三通道,第三通道分别与该连接胶条的两端的第二通道倾斜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三通道与两端的第二通道形成“M”型通道。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防串光导光板,还包括胶壳、线路板和LED组件,防串光导光板安装于胶壳上,线路板控制LED组件发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LED组件位于导光板的任意侧面,单个导光板对应多个LED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串光导光板通过对连接胶条的位置和形状的改变,使原来从一个区域进入连接胶条的光线反射回光线的原区域,在保留具有较高组装效率的胶条设计的前提下避免了相邻导光板间出现串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国汇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兴国汇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9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