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石墨烯调控的THz透射型极化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7740.7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9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章海锋;曾立;刘国标;黄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165 | 分类号: | H01P1/165;H01Q15/24 |
代理公司: | 32102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牛莉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贴片 极化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 费米能级 金属贴片 介质层 可调控 透射型 圆极化 顶层 工作频带 偏置电压 正交放置 宽带线 中间层 转换 带宽 调控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调控的THz透射型极化转换器,该极化转换器主要结构包括顶层和底层相同的的斜“I”形金属贴片、顶层和底层正交放置的石墨烯贴片、置于中间层的介质层。该极化转换器采用透射型结构,在金属贴片与石墨烯贴片共同工作下,当费米能级为0.4eV时,可以在2.67~3.28 THz内实现宽带线‑圆极化转换,相对带宽为20.50%。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石墨烯贴片与介质层之间的偏置电压来改变石墨烯贴片的费米能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Hz透射型极化转换器,特别是一种基于石墨烯调控的THz透射型极化转换器,属于太赫兹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如:负折射率、圆二色性、极化调控等)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现阶段大多数电磁超材料极化转换器基本为平面结构,该平面结构的优势在于可用于天线的集成,同时由于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偏振片类似,因此也可以用于调控天线的极化特性。
随着太赫兹科学的发展,太赫兹技术在成像、敏感检测、遥感等领域与极化调控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太赫兹波极化状态的有效操控是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于圆极化波适用范围广,优点多(如:降低极化不一致导致的能量损耗,降低雨雾天气和建筑物的干扰性,消除无线电信号传输时在电离层因为法拉第旋转效应等等),使得圆极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遥测、雷达、电子侦察和干扰等系统中,所以太赫兹波段的超材料线-圆极化转换器成为了研究热点。
超材料线-圆极化转换器可分为透射型和反射型,对不同的适用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线-圆极化转换器。透射型在极化调控后可以获得较纯(不混入入射波)的透射波,反射型则可以高效的解决极化调控后天线辐射能量利用的问题。但对于传统超材料线-圆极化转换器而言,一旦结构固定后,则工作频带很难再发生改变,为了能获取可调控的工作范围,通常采取办法是引入集总元件,但这会导致控制电路复杂而且不利于集成和芯片化一体制造。
石墨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太赫兹和中远红外波段,石墨烯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其表面能很好地支持等离子体谐振。石墨烯等离子体谐振与自由空间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电磁波的电磁特性,周期性图案化的石墨烯结构可以作为超表面的单元结构调控对应频段电磁波的特性。同时石墨烯的电导率具有可调性,能够通过外加电压等方式改变石墨烯等离子体谐振特性,进而实现对超表面工作状态的动态调控。所以使用石墨烯来获取可调控频带范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调控的THz透射型极化转换器,采用透射型结构,通过石墨烯贴片和金属贴片共同工作,在2.67~3.28THz内实现了线-圆极化转换。同时,通过改变石墨烯贴片的费米能级Ef,可以实现线-圆极化转换工作频带可调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石墨烯调控的THz透射型极化转换器,包括介质层,所述介质层的上下两端分别置有上层谐振单元及底层谐振单元,所述上层谐振单元由斜置的顶层“I”形金属贴片及沿x轴放置的顶层石墨烯贴片构成,所述下层谐振单元由斜置的底层“I”形金属贴片及沿y轴放置的底层石墨烯贴片构成,所述顶层及底层“I”形金属贴片均沿谐振单元的对角线布置,且相互重合。当费米能级Ef为0.4eV时,在2.67~3.28THz内实现线-圆极化转换,相对带宽为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7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