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定位止液夹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4691.1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2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恒泰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5 | 分类号: | A61M5/175;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钟廷良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定位 止液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定位止液夹,所述止液夹设置在留置输液针的软管上;所述止液夹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为具有一开口的c形弹性件,在弹性件的开口处设置有可将开口闭合的卡扣、卡爪结构;在本体上具有对应设置的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所述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配合构成容软管穿过本体的软管通道,在软管通道两侧的本体上对应设置有可抵住软管表面的第一夹止凸起和第二夹止凸起,所述第一夹止凸起和第二夹止凸起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容纳软管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止液夹上设置有容纳软管的定位槽,输液过程中,能够有效将软管定位至定位槽内,防止软管位移弯折且保证挂水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定位止液夹。
背景技术
现在医疗单位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对于需多次输液给药的患者,为了避免多次重复注射带来的痛苦,通常都会使用留置针,这样只需在第一次注射时同时将留置针也一起刺入静脉,输完液后将针头拔出而将留置针继续留在静脉中,并用肝素塞封住留置针接口。
虽然,留置针和留置导管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留置针和留置导管内的回血堵管现象比较普遍。现有技术通过止流夹对留置针和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进行压迫,使管内液体止流 ,例如中国专利ZL200720038724.0公开了一种带止流夹的留置针, 中国专利 ZL201020300568.2 公开了一种留置针止流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现有技术都避免不了给药通道由于回血堵管的问题。更重要的,现有技术的止流夹往往只设法解决止流问题,但是由于止流夹只对软管的某一点或一小段施加压力,从而使软管内阻断,液体止流,而其对管内液体施加的压力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一旦病人出现咳嗽、用力、激动等情况,就可能使血压升高并大于软管内液体压力,从而出现血液回流到软管中,出现管内回血问题,所以,临床上在使用了现有技术的止流夹后,仍一直无法解决止流后留置针管内回血造成堵管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专利CN 105457131 A公开了一种止流夹,包括具有第一导孔、第二导孔以及卡扣、卡爪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将贯穿所述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的输液管夹止在夹止点处的第一夹止凸起和第二夹止凸起;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在夹止状态下对所述夹止点后部的输液管进行挤压且长度指定的第一挤压面和第二挤压面;该发明设计精巧,通过两个夹止件配合将输液管夹止实现输液管的止流, 同时,通过与所述两个夹止件同步运动的挤压面配合,对夹止点后部的输液管进行挤压,从而增加输液管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保证在一些异常状况下,液体或气体压力仍能大于血压,从而避免血液回流造成堵管的问题;但是该结构的止流夹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手不小心动时,会使软管在两导孔之间的止流夹内发生窜动,造成弯折,致使药液不能顺利流至人体内,影响挂水。
因此,研发一种能够防止软管位移弯折且保证挂水顺利进行的医用定位止液夹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软管位移弯
折且保证挂水顺利进行的医用定位止液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定位止液夹,所述止液夹设置在留置输液针的软管上;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止液夹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为具有一开口的c形弹性件,在弹性件的开口处设置有可将开口闭合的卡扣、卡爪结构;在本体上具有对应设置的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所述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配合构成容软管穿过本体的软管通道,在软管通道两侧的本体上对应设置有可抵住软管表面的第一夹止凸起和第二夹止凸起,所述第一夹止凸起和第二夹止凸起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容纳软管的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止凸起和第二夹止凸起分别通过加强板固接在所述本体上,且加强板分别与所述本体组合成倒角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恒泰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恒泰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4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