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静态CT成像系统的前准直装置及其静态CT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3101.3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3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涛;付天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 |
代理公司: | 11381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曦;王鹏丽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环 准直装置 传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 支撑组件 射线源 固定设置 连续调节 平行设置 双环结构 探测器环 整环结构 移动 探测器 层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静态CT成像系统的前准直装置,包括:限束内环、限束外环、至少两个传动组件和多个支撑组件;其中,限束内环和限束外环平行设置在射线源环和探测器环之间;限束外环固定设置;限束内环在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的作用下,可相对于限束外环移动,从而改变限束内环和限束外环之间的限束宽度。上述用于静态CT成像系统的前准直装置,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限束内环进行移动,可对限束内环和限束外环之间的限束宽度进行连续调节,从而调节CT扫描的层厚。这种具有双环结构的前准直装置,适用于在射线源和探测器都是整环结构的静态CT成像系统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包括上述前准直装置的静态CT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静态CT成像系统的前准直装置,同时涉及包括上述前准直装置的静态CT成像系统,属于X射线辐射成像领域。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扫描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其利用X射线对人体某一范围进行逐层横断扫描,获取投影信息,再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X射线的成像过程主要为:X射线源产生X光子,X光子在X射线源的焦点处以直线路径向各个方向发射;在进入成像物体的X光子中,一部分被成像物体的原子直接吸收;一部分则直接穿透成像物体到达与X射线源相对的探测器,这部分X光子即直射X光子,直射X光子的信息用于图像重建。然而,实际过程中,还有一部分X光子会与成像物体的原子发生碰撞改变运动方向,并损失部分能量,这部分X光子即散射X光子。散射X光子不符合图像重建算法要求,即使到达探测器也无法对成像做出贡献,但是,如果不能剔除散射X光子,反而将增加重建图像的噪声,影响CT图像的质量。
为了解决X光子散射的问题,在配置有一个射线源和一个弧形探测器组件的传统CT扫描仪中,通常以X射线源的焦点为圆心,在X射线源朝向探测器的一侧设置前准直装置,从焦点发出的扇形X射线穿过前准直装置,前准直装置通过控制X光束的宽度来调整层厚参数以及屏蔽无效的散射X光线对人体的伤害,前准直装置会紧密贴合在X射线的发出窗口。
目前,在具有由若干个射线源组成的环形射线源的静态CT成像系统中,也有类似的前准直器。例如,在公开号为CN102379716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静态CT扫描仪系统,其中,X射线源系统包括若干个基于碳纳米管的X射线源模块,若干个X射线源模块均匀分布在一环形轨道上,并每个X射线源模块下方对应设置有一准直器,多个准直器构成一准直器环;探测器系统包括若干个探测器模块,若干个探测器模块的探测面构成一环形圈然后与环形轨道平行放置;X射线源系统可通过准直器的准直器夹缝将发射的X射线束投射到探测器系统的探测面上。
然而,对于具有由密集排列的多焦点射线源组成的环形射线源的静态CT成像系统来说,上述这种与X射线源一一对应设置前准直器的方式并不适用。例如,在公开号为CN105361900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静态实时CT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控制方法,该静态CT成像系统由环形探测器和环形X射线源组成,环形射线源的每一个焦点发出的扇形X射线与相邻焦点发出的扇形X射线均有重叠,因此,不能像传统的螺旋CT一样,在每个射线源的X射线出口处设置对应的单一前准直装置来进行限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静态CT成像系统的前准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前准直装置的静态CT成像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静态CT成像系统的前准直装置,包括:限束内环、限束外环、至少两个传动组件和多个支撑组件;
其中,所述限束内环和所述限束外环平行设置在射线源环和探测器环之间;所述限束外环固定设置;所述限束内环在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限束外环移动,从而改变所述限束内环和所述限束外环之间的限束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3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