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0491.9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0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等民;赵阳;何源;王传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2B9/00 |
代理公司: | 42103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底板 横梁 灌浆设备 双层搅拌 灌浆 环保型 移动式 摆放 本实用新型 安全文明 并排放置 侧面安装 焊接固定 平行布置 设备类型 设计规范 施工成本 施工环境 四周边缘 灌浆泵 网格梁 侧板 侧边 挡水 洞室 纵梁 施工 车轮 标准化 替代 支撑 改进 保证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它包括平台底板,所述平台底板支撑在多根平行布置的横梁的顶部,所述横梁的两端安装有车轮,所述平台底板的四周边缘固定有挡水侧板,所述横梁之间通过纵梁焊接固定,形成网格梁;在平台底板的顶部并排放置有多台双层搅拌桶装置,所述双层搅拌桶装置的侧面安装有密度桶,所述密度桶的侧边放置有多台灌浆泵。此摆放平台根据现场洞室施工环境、设计规范质量要求、设备类型及规格尺寸、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及工程需要,对临时灌浆站进行研究、改进及设计,采用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替代临时灌浆站,进而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属于下地洞室灌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水电工程不断开发以来,地下洞室灌浆施工必不可少,地下洞室普遍较长,断面较大,洞室沿线围岩设计需进行回填灌浆、固结灌浆,由于设计及规范要求灌浆管路长度不得大于30m,且近年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与环保管理要求较高,既要满足灌浆时管路长度要求还要满足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要求,施工布置与措施投入成为洞室灌浆一大难题,目前水电站工地普遍采用临时灌浆站,临时灌浆站采用砖砌圈围灌浆设备方式。
采用临时灌浆站存在以下几点情况:施工过程中灌浆台车不断推移,灌浆站也跟随台车而移动造成多次拆建,转移灌浆站比较困难,费时费力,且灌浆施工多次中断不连续,影响施工工期,加大施工成本;常出现灌浆管路长度过长,灌浆压力损失难以控制,与设计压力不相符,影响灌浆质量;转移灌浆站后残余混凝土底板浆液难以清理,影响混凝土表观质量;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搭建材料也是就地取材,形状五花八门,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投入较大且难以满足要求,管理上也存在较大难度,很难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此摆放平台根据现场洞室施工环境、设计规范质量要求、设备类型及规格尺寸、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及工程需要,对临时灌浆站进行研究、改进及设计,采用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替代临时灌浆站,进而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它包括平台底板,所述平台底板支撑在多根平行布置的横梁的顶部,所述横梁的两端安装有车轮,所述平台底板的四周边缘固定有挡水侧板,所述横梁之间通过纵梁焊接固定,形成网格梁;在平台底板的顶部并排放置有多台双层搅拌桶装置,所述双层搅拌桶装置的侧面安装有密度桶,所述密度桶的侧边放置有多台灌浆泵。
相邻的所述挡水侧板之间通过角钢焊接固定相连,所述挡水侧板和平台底板之间采用焊接固定相连。
所述平台底板的其中一侧中部设置有排污口。
所述双层搅拌桶装置包括底层桶体,所述底层桶体的顶部支撑有顶层桶体,在顶层桶体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顶层桶体的内部。
所述平台底板的侧面设置有灌浆站记录仪棚,所述灌浆站记录仪棚的内部设置有多层隔板,并将其分隔成多个腔体;在上层放置所有灌浆资料,下层放置灌浆记录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此摆放平台,其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场洞室施工环境、设计规范质量要求、设备类型及规格尺寸、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及工程需要,其整个平台能够方便的移动,进而方便的带动整个灌浆站移动,避免了传统的需要临时搭建灌浆平台的麻烦,便于统一化管理,进而提高了灌浆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0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