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高效炒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0269.9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3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汤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清华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638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高效 炒茶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小型高效炒茶机,包括炒茶罐、支撑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支撑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均安装在炒茶罐下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三条支腿,支腿下端设有座垫,三条支腿在炒茶罐下端呈三角形分布,座垫提高了所述小型高效炒茶机放置时的稳定性;所述炒茶罐下端设有固定架,驱动组件安装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的小型高效炒茶机作业效率高,在炒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出气管进行泄压排出水蒸气,进一步提高炒制效果,茶叶炒制完成后通过出料通道集中排出收集,值得在茶叶加工领域推广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小型高效炒茶机。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茶叶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以及含茶饮料等。
炒茶机就是将茶叶进行烘炒的装置,现有的炒茶机比较繁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体积过大,造价成本过高,而且炒茶效率较低,显然这种炒茶设备难以满足小型的工厂的生产需求。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小型高效炒茶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高效炒茶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高效炒茶机,包括炒茶罐、支撑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支撑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均安装在炒茶罐下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三条支腿,支腿下端设有座垫,三条支腿在炒茶罐下端呈三角形分布,座垫提高了所述小型高效炒茶机放置时的稳定性;所述炒茶罐下端设有固定架,驱动组件安装固定在固定架上;
所述炒茶罐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炒茶罐外壁以及炒茶内腔,炒茶罐外壁左侧设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与炒茶内腔连通,出料通道上装有出料阀;炒茶罐上端左侧设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上端装有永磁筒;炒茶罐上端右侧设有出气管,出气管上端装有出气阀;所述炒茶内腔设有转轴,转轴上端通过轴封安装固定在炒茶罐上端,转轴下端依次穿过垫片以及炒茶罐下端后与驱动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炒茶罐外壁包括两层,分别为保温材料层以及不锈钢层,不锈钢层内壁上设有波纹翅片式加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搅拌叶片,螺旋搅拌叶片上开设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减速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电机通过垫块安装固定在炒茶内腔底端,电机通过驱动轴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上端设有转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的小型高效炒茶机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待加工茶叶从进料通道进入炒茶内腔内,进入炒茶内腔的过程中,永磁筒吸附茶叶中的金属材质;炒茶内腔内装满达到深度要求的茶叶后,同时启动波纹翅片式加热管以及驱动组件,设定波纹翅片式加热管于恒定的温度,驱动组件供能使转轴带动螺旋搅拌叶片转动对茶叶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实现炒制作业。
所述的小型高效炒茶机作业效率高,在炒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出气管进行泄压排出部分的水蒸气,进一步提高炒制效果,茶叶炒制完成后通过出料通道集中排出收集,值得在茶叶加工领域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一种小型高效炒茶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清华,未经汤清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0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校准的压电式喷射阀
- 下一篇:一种小儿内科用可安抚小儿的雾化吸气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