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0199.7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1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温大翠;程梅;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抬高 下肢 脚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用于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与病床的床身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竖向距离,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朝向患者的一侧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部。本实申请的脚架,在实际使用中,只对患肢的小腿抬高,而并非如现有病床会同时抬高患者的双下肢,如此,一方面是减轻了抬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另一方面,由于其中一下肢未被抬高约束,所以,还减小了对患者活动范围的限制,进一步的方便治疗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其常见于临床上下肢静脉循环不畅的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教师等长期站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职业者,因为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也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多数患者会伴有下肢明显肿胀疼痛,缓解下肢肿胀疼痛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抬高患肢。
而现在的护理床只能抬高床尾,这种方式使患者双下肢都被抬高,不能针对患肢进行抬高,使得整个抬高过程舒适度极差,而且还严重了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单独针对患者患肢进行抬高的抬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临床治疗中,下肢抬高时,将患者双下肢同时进行抬高,而造成舒适感差,活动范围大幅受限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治疗过程舒适度,以及方便患者活动的患肢抬高装置。
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用于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与病床的床身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竖向距离,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朝向患者的一侧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部。
优先的,所述支撑部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板。
优先的,所述过渡部采用布质材料或者硅胶材料制得。
优先的,所述调节部包括两根调节杆,所述两根调节杆分别布置在沿所述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调节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铰接,在所述固定部上还设置有若干的卡槽,所述调节杆下端与所述卡槽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在本申请中,支撑部的宽度方向为使用状态下,患者下肢小腿的宽度方向,使得在使用状态下,调节杆分别位于患者小腿两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平板状。
优选的,两根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横杆位于所述卡槽内。
优先的,各个所述卡槽在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设置。在本申请中,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为使用状态下,患者下肢小腿的长度方向。
优先的,各个所述卡槽在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上均布。
优先的,所述固定部的下侧还设置有凸起。
优先的,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相对齐。
优先的,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可调。
优先的,所述调节杆与支撑部的铰接点与所述过渡部下端的水平距离为A,所述卡槽距离所述过渡部下端的最大水平距离为B,A大于或者等于B。
优先的,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上设置有软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0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辅助新生儿臀部氧疗的护理垫
- 下一篇:一种空调壁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