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园用害虫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9703.3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0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嘉慧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51241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捕 顶室 下室 顶棚 本实用新型 底板 螺纹连接 螺纹口 侧壁 大口 害虫诱捕装置 昆虫捕捉装置 圆锥台形结构 顶部敞开 昆虫进口 无毒无害 室内部 收集袋 诱饵室 敞口 小口 遮雨 茶园 诱饵 挂钩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捕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园用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诱捕顶室,所述的诱捕顶室的顶部设有遮雨的顶棚,顶棚的边沿突出诱捕顶室的侧壁,顶棚上设有挂钩;诱捕顶室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昆虫进口;所述的诱捕顶室底板上设有多个下行通孔,诱捕顶室的下方螺纹连接诱捕下室,所述的诱捕下室为圆锥台形结构,顶部敞开的小口设有螺纹口,螺纹口与诱捕顶室螺纹连接;诱捕下室下端的大口为敞口,诱捕下室的大口连接收集袋;诱捕下室内部中央设有支柱,所述的支柱顶部固定在诱捕顶室底板上;支柱上设有诱饵室。本实用新型使用无毒无害,不需要经常更换,只要及时添加诱饵即可,并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捕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园用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小绿叶蝉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目前我国小绿叶蝉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灭杀,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减弱,并且农药残留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逐渐采用诱捕方法,比如粘虫板、虫灯高压电捕杀,粘虫板需要经常更换,使用不方便,虫灯高压电捕杀需要接电或者太阳能电池板,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的茶园用害虫诱捕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园用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诱捕顶室,所述的诱捕顶室的顶部设有遮雨的顶棚,顶棚的边沿突出诱捕顶室的侧壁,顶棚上设有挂钩;诱捕顶室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昆虫进口;所述的诱捕顶室底板上设有多个下行通孔,诱捕顶室的下方螺纹连接诱捕下室,所述的诱捕下室为圆锥台形结构,顶部敞开的小口设有螺纹口,螺纹口与诱捕顶室螺纹连接;诱捕下室下端的大口为敞口,诱捕下室的大口连接收集袋;诱捕下室内部中央设有支柱,所述的支柱顶部固定在诱捕顶室底板上;支柱上设有诱饵室。
进一步的,所述的诱饵室为圆形的槽,中心开始有通孔,通孔活动套在支柱上,诱饵室沿着支柱上下移动,支柱上设有外螺纹,诱饵室底部设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与支柱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的诱饵室顶部槽口设有盖板,所述的盖板设有多个网孔,盖板中心开有通孔,通孔活动套在在支柱上,盖板沿着支柱上下移动。
所述的下行通孔的底部设有下行管,所述的下行管固定在诱捕顶室底板的下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的诱捕下室的底部大口的外壁设有一圈环形的卡槽,所述的卡槽上下均有凸起的环形边,收集袋的袋口固定在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茶园用害虫诱捕装置,使用无毒无害,不需要经常更换,只要及时添加诱饵即可,并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茶园用害虫诱捕装置,包括诱捕顶室3,所述的诱捕顶室3的顶部设有遮雨的顶棚1,顶棚1的边沿突出诱捕顶室3的侧壁,顶棚1上设有挂钩2;诱捕顶室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昆虫进口4;昆虫进口4的尺寸略大于小绿叶蝉的体围,以便小绿叶蝉进入,并且为了防止爬出,如图2所示,昆虫进口4内可以设置多个柔性的膜片16,多个膜片16围成漏斗形状,大口连接在昆虫进口4上,小口位于诱捕顶室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嘉慧,未经李嘉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9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虫器
- 下一篇:增强效果的四害诱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