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快递箱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8241.3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7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吕德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G07F17/12;A47G29/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2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货 电路 快递箱 手机 手机短信 手机号码 继电器 发送 电子技术应用 本实用新型 电子锁接口 电解电容 电路识别 短信模块 密码发送 智能 单片机 蜂鸣器 三极管 稳压管 电阻 开锁 快递 送货 货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快递箱电路,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所述电路包括送货员手机、取货人手机、STC12C1052单片机U1、有源蜂鸣器U2、LM7805稳压管U3、GTM900‑C短信模块GSM1、8550三极管Q1、电阻R1、电解电容C1~C2、继电器K1、KF301‑2P电子锁接口J1,送货员发送取货密码到GSM短信模块的手机号码,电路识别收到的送货人号码,号码正确则开锁,存入货物后,电路通过GSM短信模块发送取货密码到取货人手机,及时通知取货人,最后取货人根据取货密码发送取货密码到GSM短信模块的手机号码,密码正确打开快递箱取走快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快递箱电路,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电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繁荣的快递行业,但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方便接收快递,例如人不在家、正在开会、正在厨房卫生间、不愿意频繁上下楼梯等等,造成无法及时收取快递的各种烦恼,送货员可将快递存放人家庭快递箱中,人们方便的时候可随时领取。
目前,快递箱锁基本是用钥匙打开的,钥匙携带不方便,钥匙容易丢失,送货员每次送货有几十件快递甚至上百件,钥匙较多,复杂,存放不方便,有时候不能及时通知用户。在电子手持设备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设计一种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快递箱电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携带钥匙不方便、钥匙容易丢失、不能及时通知用户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快递箱电路,送货员和取货人不需携带钥匙,可以解决携带钥匙不方便、钥匙容易丢失、不能及时通知用户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快递箱电路,其特征是:该电路包括送货员手机、取货人手机、单片机U1、蜂鸣器U2、稳压管U3、短信模块GSM1、三极管Q1、电阻R1、电解电容C1~C2、按键S1~S12、继电器K1、电子锁接口J1,电路中,单片机U1选取STC12C1052单片机;蜂鸣器U2选取5V有源蜂鸣器;稳压管U3选取LM7805;短信模块GSM1选取GTM900-C;三极管Q1选取8550;电阻R1阻值为1KΩ;电解电容C1~C2大小为470uF;继电器K1选取HF32F-5V-HS继电器;电子锁接口J1选取KF301-2P接线端子。
所述电路中,其中送货员手机、取货人手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通过短信模块GSM1实现无线数据传输;GSM1的第1引脚接U3的第3引脚,第2引脚接U1的第2引脚,第3引脚接U1的第3引脚,第4引脚接地;U3的第1引脚接电源,第2引脚接地,第3引脚接C2的正极;C2的负极接地;C1的正极接电源,负极接地;U2的正极接U3的第3脚,负极接U1的第6引脚;Q1的B极通过R1接到U1的第11引脚,E极接U3的第3脚,C极接K1的第3引脚;K1的第4引脚接地,第2引脚接电源,第1引脚接J1的第2引脚;J1的第1引脚接地;电源为+12V~+15V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快递箱电路,实现了送货员发送取货密码到GSM短信模块的手机号码,电路识别收到的送货人号码,号码正确则开锁,存入货物后,电路通过GSM短信模块发送取货密码到取货人手机,及时通知取货人,最后取货人根据取货密码发送取货密码到GSM短信模块的手机号码,密码正确打开快递箱取走快递。送货员和取货人不需携带钥匙,可以解决携带钥匙不方便、钥匙容易丢失、不能及时通知用户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学院,未经南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8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