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5038.0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9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潘钱丽;王黎梅;王敏霞;陈文宇;吕晓东;方志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孙家丰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套式防 刺伤 胰岛素 注射 针头 | ||
一种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包括注射针(1)、针座(2)、保护套(3)和转套(7),转套成圆筒形,上底的中心有一个圆孔(9),侧面的中部的内壁上有一块圆柱形的凸块(8);针座的外侧壁上有一条斜向的凹槽(4),转套套在针座和保护套的外面,转套内壁上的凸块嵌入针座的外侧壁上的凹槽中。转动转套,转套向下移动,保护套从转套上底中心的圆孔中伸出,取下保护套,注射针露出,就可进行注射;反向转动转套,转套将注射针包住,从胰岛素笔上取下注射针头,操作者的手不会碰到注射针,可有效防止胰岛素注射针刺伤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的结构,一种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
背景技术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已经高达11.6%,30年来已翻了17倍。胰岛素治疗是临床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胰岛素针头是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的必要材料,一次性使用,每注射一次,就要换一个针头。虽然胰岛素笔的针头上套有安全帽,胰岛素注射相关针刺伤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临床工作中要求操作者在注射胰岛素前将胰岛素笔针头上的大安全帽和小安全帽取下,注射结束后将大安全帽回套后取下注射针头,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有回套造成针刺伤的可能,也有大安全帽丢失徒手取下针头造成针刺伤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可有效防止胰岛素注射针刺伤。
这种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包括注射针、针座、保护套和转套。针座成圆筒形,内壁有螺纹,注射针固定在针座的上底的中心,保护套为圆管形,套在注射针上。转套成圆筒形,有一个上底和一个侧面,转套的内径等于针座的外径,转套的内腔的高等于针座的高加保护套的高,转套的上底的中心有一个圆孔,此圆孔的直径大于保护套的外径,转套的侧面的中部的内壁上有一块圆柱形的凸块。针座的外侧壁上有一条斜向的凹槽,此凹槽的宽等于转套内壁上的凸块的直径,凹槽的深等于凸块的高,凹槽的上端有一段第一水平段,凹槽的下端有一段第二水平段。转套套在针座和保护套的外面,转套内壁上的凸块嵌入针座的外侧壁上的凹槽中。
这种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的转套内壁上的凸块位于针座的外侧壁上的凹槽的上端时,转套将保护套及里面的注射针包住,使用时,将这种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装在胰岛素笔上,转动转套,由于凸块与凹槽的导向,转套向下移动,直到凸块进入凹槽下端的第二水平段中,此时,保护套从转套上底中心的圆孔中伸出,取下保护套,注射针露了出来,就可进行注射;注射完毕,反向转动转套,直到转套内壁上的凸块位于针座的外侧壁上的凹槽的上端,转套将注射针包住,此时可从胰岛素笔上取下注射针头,操作者的手不会碰到注射针,可有效防止胰岛素注射针刺伤的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的胰岛素注射针头的结构图;
图2为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中的注射针、针座和保护套的结构图;
图3为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中的转套的结构图;
图4为转套的俯视图;
图5为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的完整结构图;
图6为转套下移后的转套式防刺伤胰岛素注射针头:
图7为图6中的保护套取下后的状态;
图8为图7中的转套上移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已有的胰岛素针头包括注射针1、针座2和保护套3。针座2成圆筒形,内壁有螺纹,注射针1的下端与针座的上底的中心相固定,保护套3为圆管形,套在注射针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未经嘉兴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5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外加剂搅拌装置中的溢流冲洗座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穿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