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按压式常闭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4314.1 | 申请日: | 2019-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3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宏琪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0 | 分类号: | H01H13/10;H01H13/12;H01H13/14;H01H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马晓静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体 外壳体 挤压 插设 常闭开关 按压式 活动连接 弹性件 容置腔 外壳孔 内壳 本实用新型 生产成本低 弹性连接 收容孔 按帽 包塑 相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压式常闭开关,包括:按帽、外壳体、内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弹性件。外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收容孔,内壳体开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一端子部分插设于第一内壳孔中与内壳体活动连接,第一端子部分插设于第一外壳孔中与外壳体连接,第二端子部分插设于第二内壳孔中与内壳体活动连接,第二端子部分插设于第二外壳孔中与外壳体连接。外壳体和内壳体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内壳体设置有第一挤压块,内壳体设置有第二挤压块。当第一端子受第一挤压块的挤压、第二端子受第二挤压块的挤压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相抵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插设方式固定,无需包塑处理,按压式常闭开关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压式常闭开关。
背景技术
按压式开关又称按钮开关,是一种手动且可以自动复位的低压电器。在控制电路中,按压式开关常用于发出启动或停止指令,以控制电磁启动器、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元器件中线圈电流的接通或断开。按照功能结构的划分,按压式开关可分为按压式常闭开关和按压式常开开关。
传统的按压式常闭开关为夹仔式结构,其静触片包塑于开关的底座,以使得静触片固定于开关底座。在初始状态时,其动触片受到弹性件的挤压而与静触片相接触,电路为闭合状态。用户通过按压按帽,按帽通过连杆推动动触片,使动触片与静触片分开,此时开关为动作状态,电路为断路状态。
传统的按压式常闭开关其弹性件长期处于受压状态,弹性件长期处于弹性形变的状态下,其恢复弹性形变的能力会变弱,从而导致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不良。并且,传统的按压式常闭开关的静触片的包塑成型效果差会导致静触片与动触片接触不良,而且对静触片包塑的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压式常闭开关。
一种按压式常闭开关包括:按帽、外壳体、内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弹性件。
所述外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收容孔,所述内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按帽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按帽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部分与所述内壳体连接。
所述内壳体开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内壳体于所述第二容置腔靠近所述弹性件的部分开设有第一内壳孔以及第二内壳孔,所述外壳体于所述第一容置腔靠近所述弹性件的部分开设有第一外壳孔以及第二外壳孔。所述第一端子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壳孔中与所述内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子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孔中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子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内壳孔中与所述内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端子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孔中与所述外壳体连接。
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处的内底面上。所述内壳体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挤压块,所述内壳体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挤压块。当所述第一端子受到所述第一挤压块的挤压、所述第二端子受到所述第二挤压块的挤压时,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靠近所述按帽的部分相抵接。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为韧性材质,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为导电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靠近所述按帽的部位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端子于所述弧形结构处远离所述第二挤压块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挤压块相抵接,所述第二端子于所述弧形结构处远离所述第一挤压块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挤压块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处的内底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及弹性件固定槽,所述第一端子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中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子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件部分插设于所述弹性件固定槽中与所述底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宏琪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宏琪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4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