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塑膜、封装结构及软包装锂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3719.3 | 申请日: | 2019-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61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雄;刘冀鹏;张永龙;邹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隔条 铝塑膜 软包装锂二次电池 软包装锂蓄电池 分隔部 弧形条 封装结构 电解质 本实用新型 冲压成型 传统液态 翻折部位 平行设置 同一水平 封边 固液 坑口 相切 封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塑膜、封装结构及软包装锂二次电池,包括冲压成型于铝塑膜上的第一冲坑以及第二冲坑,所述铝塑膜为一体式,所述第一冲坑与第二冲坑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包括第一分隔条、第二分隔条以及连接第一分隔条与第二分隔条的弧形条,其中第一分隔条与第二分隔条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为1~3mm,所述弧形条的弧度为π,第一冲坑和第二冲坑的坑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该水平面与弧形条相切,通过在封装时分隔部作为翻折部位减少了其中一封边,进而在铝塑膜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冲坑体积,适用于传统液态软包装锂蓄电池、混合固液电解质软包装锂蓄电池、固态软包装锂蓄电池,提升整个软包装锂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塑膜、封装结构及软包装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市场上主要的二次电池类型有“镍氢”、“镍镉”“铅酸(铅蓄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等。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固态锂电池,其采用锂、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作为传导物质,取代以往锂电池的电解液,大大提升了能量密度。
其中软包装锂二次电池作为二次电池的一种其具有能量密度更高、电压更高、体积更小、环保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子通讯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中。铝塑膜是软包装锂二次电池的主要包装材料,如图1与图2所示,软包装锂二次电池进行封装时,预先对两个铝塑膜分别进行冲模成型,得到相应的冲坑1a,在任意一个冲坑1a内放入电芯2然后将两个铝塑膜合并采用传统的热压方式进行封装。此种铝塑膜结构在热压封装时,需要对电芯2的四周进行热封,热封过程中必须要求铝塑膜具有一定宽度的热封区域,热封后形成四个封边分别为顶封1b、底封1c以及两个侧封1d。而大部分应用产品上由于二次电池安装空间有限,限制了铝塑膜用量,为保证足够的热封区域必须要缩小冲坑的有效体积,进而降低了整个软包装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铝塑膜,可增大对电芯的有效包装体积,进而提高软包装锂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铝塑膜,包括冲压成型于铝塑膜上的第一冲坑以及第二冲坑,所述铝塑膜为一体式,所述第一冲坑与第二冲坑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包括第一分隔条、第二分隔条以及连接第一分隔条与第二分隔条的弧形条,其中第一分隔条与第二分隔条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为1~3mm,所述弧形条的弧度为π,第一冲坑和第二冲坑的坑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该水平面与弧形条相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3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印封胶结构
- 下一篇:铝塑膜、封装结构及软包装锂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