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00526.2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郎煜华;胡祎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40 | 分类号: | G09B23/40;G01N33/24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坡模型 试验设备 岩土工程 隔离网 展示台 模型支撑架 内底壁 收集箱 玻璃 本实用新型 内部固定 推动气缸 移动箱体 再次使用 拉动杆 搭接 滚落 拉出 省力 省时 沙石 泥土 隔离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涉及滑坡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包括玻璃展示台,所述玻璃展示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箱体,所述玻璃展示台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模型支撑架,所述模型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上表面的一侧搭接有滑坡模型,所述滑坡模型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该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通过隔离网、滑坡模型、收集箱和拉动杆的设置,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从滑坡模型上滚落下来的泥土与沙石会通过隔离网掉入收集箱内,工作人员通过将收集箱拉出后可对其进行清理,不仅省时省力,操作便捷,且便于工作人员可对该装置进行再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坡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体称为滑床,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滑落。
然而现有的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滑落下的尘土工作人员很难对其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包括玻璃展示台,所述玻璃展示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箱体,所述玻璃展示台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模型支撑架,所述模型支撑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上表面的一侧搭接有滑坡模型,所述滑坡模型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所述滑坡模型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支撑板,所述推动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滑坡模型内壁的一侧,所述滑坡模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岩土层,所述移动箱体内底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支撑板,所述伸缩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伸缩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拉动杆,所述收集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连接架,所述滑轮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玻璃展示台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延伸至玻璃展示台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推动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推动支撑板与另一个推动支撑板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轮搭接在伸缩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移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
可选的,所述移动箱体的正面铰链连接有活动防护门,所述活动防护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可选的,所述移动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杆,所述扶杆的外表面套接有防滑套。
可选的,所述蓄水箱上表面的一侧铰链连接有进水口密封板,所述排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水流调节阀。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滑坡模型试验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00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