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9282.0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2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蔡鸣;张鹏;高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硕精瓷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5/00 | 分类号: | F27D5/00 |
代理公司: | 31328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中燕 |
地址: | 2016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侧板 常压烧结 碳化硅 内壁 载具 过渡圆弧曲面 本实用新型 连接部位 承载槽 高温烧结炉 高温烧结 应力集中 烧结 方形槽 拐角处 体内部 相接处 圆形槽 锐边 生坯 报废 加工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烧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温烧结炉中的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为解决现有的高温载具因为内部结构应力集中而在加工和使用中开裂报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其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围设在底板周围并在底板上形成承载槽,当承载槽为方形槽时,底板与侧板的连接部位的内壁以及相邻的两个侧板的连接部位的内壁均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当承载槽为圆形槽时,底板与侧板的连接部位的内壁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这样的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内壁上的锐边相接处均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可增加其坯体内部拐角处的强度,可防止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在生坯烧结或使用过程中开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烧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温烧结炉中的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
背景技术
常压烧结碳化硅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以及耐磨损等性能的非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耐高温方面,常压烧结碳化硅在高达1900℃的高温下保持各项性能不降低,并能在有氧高温条件下使用,因此在高温烧结领域,经常采用常压烧结碳化硅材料制成高温载具。但是,这类高温载具的内部有很多地方,如图1和2所示的高温烧结用坩埚01内部方孔各边的交接处,应力集中,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易开裂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高温载具因为内部结构应力集中而在加工和使用中开裂报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该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包括底板和侧板,且所述侧板围设在所述底板周围并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承载槽,当所述承载槽为方形槽时,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部位的内壁以及相邻的两个侧板的连接部位的内壁均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当所述承载槽为圆形槽时,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部位的内壁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这样的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内壁上的锐边相接处均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可增加其坯体内部拐角处的强度,可防止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在生坯烧结或使用过程中开裂。
优选地,当所述承载槽为方形槽时,该承载槽内壁上的过渡圆弧曲面的圆角半径R1与所述承载槽的内部边长L的比值小于等于1/10;当所述承载槽为圆形槽时,该承载槽内壁上的过渡圆弧曲面的圆角半径R2与所述承载槽的内径的比值小于等于1/10。这样,在生产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时,可避免因过度圆弧曲面的圆角半径过大或过小而影响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的成品率,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的生产成品率。
优选地,该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上的承载槽可通过车铣加工形成,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高温烧结坩埚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3和4对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包括底板1和侧板2,且侧板2围设在底板1周围并在底板1上形成方形槽作为承载槽3,且底板1与侧板2的连接部位的内壁以及相邻的两个侧板2的连接部位的内壁均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4。这样的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内壁上的锐边相接处均设置为过渡圆弧曲面,可增加其坯体内部拐角处的强度,可防止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在生坯烧结或使用过程中开裂。优选地,过渡圆弧曲面4的圆角半径R1与方形的承载槽3的内部边长L的比值小于等于1/10。这样,在生产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时,可避免因过度圆弧曲面的圆角半径过大或过小而影响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的成品率,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的生产成品率。优选地,该常压烧结碳化硅高温载具上的承载槽可通过车铣加工形成,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硕精瓷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硕精瓷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9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老化型碳化硅闸钵
- 下一篇:一种新的陶瓷烧制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