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污口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8972.4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3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铁超;毕雪娟;常礼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林环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杨杰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挂膜 净化装置 过滤池 排污口 曝气装置 沉淀池 隔污帘 本实用新型 预处理 污染物降解 水质净化 侧围 出口 水体 河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污口净化装置,包括河道排污口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净化装置包括沉淀池、过滤池、生物挂膜、曝气装置和隔污帘,沉淀池的出口与过滤池相连通,过滤池另一端的出口与生物挂膜相连通,生物挂膜的其余三侧围设有隔污帘,曝气装置设置于生物挂膜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池、过滤池、生物挂膜、曝气装置和隔污帘结合,实现污染物降解和水质净化,对未截污的排污口水体进行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污口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进入河流中的大量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分解,消耗了水中的大量溶解氧,使水环境处于厌氧或缺氧状态,同时厌氧生物大量繁殖病并分解有机物产生臭味气体如甲烷、氨、硫化氢等,这些气体逸出水面,致使水体发臭。因而截污纳管是河道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由于截污纳管是一项难度大、耗时、成本高的工程,受到市政设施和地理因素等的制约,无法做到完全截污纳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对未截污的排污口水体进行预处理的排污口净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污口净化装置,包括河道排污口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净化装置包括沉淀池、过滤池、生物挂膜、曝气装置和隔污帘,沉淀池的出口与过滤池相连通,过滤池另一端的出口与生物挂膜相连通,生物挂膜的其余三侧围设有隔污帘,曝气装置设置于生物挂膜的底部。
进一步的,沉淀池设置有缓冲区和与缓冲区相连通的沉淀区,缓冲区的出口设置有格栅Ⅰ,缓冲区出口一侧的沉淀区设置有挡泥板,沉淀区的出口处设置有格栅Ⅱ。
进一步的,格栅Ⅰ的栅条间隙为16-40mm,格栅Ⅱ的栅条间隙为5-10mm。
进一步的,过滤池设置有初级过滤池和与初级过滤池相连通的深度过滤池,沉淀区的出口与初级过滤池相连通,沉淀区出口一侧的初级过滤池设置有挡水板Ⅰ,初级过滤池内设置有碎石,初级过滤池出口一侧的深度过滤池设置有挡水板Ⅱ,深度过滤池中设置有沸石。
进一步的,碎石的粒径为5-8cm,沸石的粒径为30-50mm。
进一步的, 生物挂膜包括固定管、生物绳填料、设置于河道水面上的上框架和设置于水面下的下框架,上框架和下框架表面绑扎有尼龙网,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连接绳Ⅰ相连接,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有生物绳填料,生物绳填料两端分别与上框架上的尼龙网和下框架上的尼龙网相连接,生物绳填料由中心绳、弹性材料和软性材料构成,弹性材料和软性材料在中心绳上走线以蛇形瓣带式编织方式制成瓣带式,形成环状纤维构成的放射状结构,上框架上设置有浮体Ⅰ,下框架底部边角连接有配重Ⅰ,固定管固定设置于河道驳岸,固定管通过连接绳Ⅱ与上框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曝气装置包括风机、主管和微纳米曝气管,主管一端与风机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生物挂膜的底部,设置于生物挂膜底部的主管上联通有多个微纳米曝气管。
进一步的,隔污帘包括布料、浮体、钢管和配重Ⅱ,布料上部连接浮体Ⅱ,下部连接有配重,布料两端与钢管相连接,钢管底部固定于河流底部,钢管通过连接绳Ⅲ与生物挂膜上的上框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设置于河道口的沉淀池、过滤池、生物挂膜、曝气装置呈由高至低的阶梯式排布。
进一步的,排污口净化装置还包括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设置于沉淀池、过滤池和生物挂膜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池、过滤池、生物挂膜、曝气装置和隔污帘结合,实现污染物降解和水质净化,对未截污的排污口水体进行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生物挂膜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林环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林环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89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设备
- 下一篇:炭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