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反射结构和光路可调的光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8697.6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1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杨标;唐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优博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片 光反射结构 发光组件 受光组件 光组件 可调的 光路 反射 本实用新型 节约空间 平行设置 同一直线 组装生产 体积小 生产工艺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反射结构和光路可调的光组件,涉及光组件技术领域。该光反射结构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第一发光组件、受光组件、第一玻片和第二玻片。第一玻片和第二玻片平行设置,且均设于第一发光组件和受光组件之间;受光组件的轴线与第一发光组件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第一玻片反射至第二玻片,再经第二玻片反射至受光组件。该光反射结构体积小,不仅有利于缩短光组件的长度,节约空间,还优化了生产工艺,便于组装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组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反射结构和光路可调的光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的推进,光网络信息容量激增,高速宽带光模块成为当前光通信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网络节点、终端设备必将进入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阶段,因此在原有光网络情况下进行带宽的平滑升级、模块的小型化以及兼容性成为趋势,器件的小型化设计成为了模块小型化的关键技术。
目前,光组件采用同轴封装形式,即半导体激光器与受光组件在同一条线上,从而半导体激光器的焦距就成了影响器件的长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光组件中,光路的焦距既定,光路无法调节,并且光组件的长度相对较长,不利于模块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光反射结构,将第一发光组件和受光组件错位设置,即两者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通过两个平行的反射玻片,使光路发生转折,最终实现第一发光组件的光路经转折后到达受光组件,使得光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节约空间,同时优化了光组件的生产工艺,组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光路可调的光组件,包括第二发光组件和上述的光反射结构,在第一受光组件的光路中增加两个平行设置的反射玻片,通过折反光路的设置,将原有光组器件总长度缩短;并且将传统器件中同轴设置的位置变为离轴设计,便于增加兼容的光学器件。同时,有利于光路可调的光组件的小型化设计,优化光组件的生产工艺。
本实用新型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反射结构,用于光组件,所述光反射结构包括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发光组件、受光组件、第一玻片和第二玻片。
所述第一玻片和所述第二玻片平行设置,且均设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和所述受光组件之间;所述受光组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一玻片反射至所述第二玻片,再经所述第二玻片反射至所述受光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经所述第一玻片、所述第二玻片折返后的焦点位于所述受光组件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受光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片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并且所述第一玻片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上,所述第二玻片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并且所述第二玻片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片和所述第二玻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玻片和所述第二玻片的倾斜角度以及距离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第一激光器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激光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基座焊接;所述第一激光器发出的光经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到达所述第一玻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受光组件包括插芯和第二支架,所述插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路可调的光组件,包括第二发光组件和上述的光反射结构,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优博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优博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8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