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锤冲击机构、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具有冲击功能的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8499.X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7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健;李佶;钟红风;张士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16/00 | 分类号: | B25D16/00;B25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机构 手持 动力 工具 具有 功能 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锤冲击机构、手持式动力工具及具有冲击功能的附件,该锤冲击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撞锤和导向件,以及与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撞锤和导向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曲面引导部,撞锤与导向件的另一个上相应地设置有转换件,曲面引导部包括若干个爬坡段以及与爬坡段对应的跌落段,当转换件经过爬坡段时,转换件驱动撞锤克服所述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当转换件经过跌落段时,蓄能机构驱动撞锤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冲击;撞锤相对导向件旋转的相对旋转速度为1000‑2500转每分钟,撞锤的冲击频率与相对旋转速度的比值为2‑4次每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轴向冲击功能的手持式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在具有轴向冲击功能的冲击钻产品中,冲击结构的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冲击效果。传统的冲击结构是利用以对动静端齿,主要冲击力来自操作者对刀具主轴与工作面之间抵接力的施加,与刀具主轴固定连接的动端齿相对静端齿的轴向爬坡形成了刀具主轴轴向运动。相对动静端齿式的冲击结构,主动式冲击结构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在冲击过程中,实现对刀具主轴的轴向冲击来自于主动式冲击结构实现,而非依靠操作者对刀具主轴与工作面之间抵接力的施加。常见的主动式冲击结构有凸轮式主动冲击结构,即冲击钻利用凸轮结构使撞锤在冲击之前先进行爬坡压缩弹簧蓄能,然后由弹簧释放储蓄的能量给撞锤来使撞锤沿轴向快速运动,进而撞击刀具主轴,在凸轮结构的持续旋转下,上述动作重复发生,进而能够给刀具主轴提供间歇性的轴向冲击力。因此,主动冲击技术是取代传统的动静端齿冲击技术来实现冲击钻孔高效率、高破击力,且提升用户体验的一项技术,而且在主动式冲击结构的研发过程中,如何获得更高的钻孔效率也是相关领域面对的一大难题与机会,也提供了一定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具有冲击钻孔效率高的手持式冲击钻。其中,通过对主动冲击结构中凸轮爬坡轨道的个数,以及刀具主轴转速范围的选择,对两个参数进行优化组合,使具有冲击功能的手持式工具装置获得了较高的冲击钻孔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锤冲击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撞锤和导向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曲面引导部,所述撞锤与导向件的另一个上相应地设置有转换件,所述曲面引导部包括若干个爬坡段以及与所述爬坡段对应的跌落段,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爬坡段时,所述转换件驱动所述撞锤克服所述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跌落段时,所述蓄能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冲击;撞锤相对导向件旋转的相对旋转速度为1000-2500转每分钟,所述撞锤的冲击频率与所述相对旋转速度的比值为2-4次每转。
优选的,所述爬坡段的数量包括2-4个。
优选的,所述爬坡段的数量包括3个。
优选的,所述爬坡段包括起始点和的终止点,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终止点沿撞锤运动方向的距离为4-15mm。
优选的,所述距离优选为4-8mm。
优选的,所述曲面引导部周向地设置在所述导向件的内圆周面上,所述转换件设置在所述撞锤的外圆周面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具有一垂直于所述撞锤的运动方向的端面,所述爬坡段相对与所述端面的爬坡角度为5-25度。
优选的,所述跌落段倾斜设置,且沿所述导向件的圆周方向朝远离爬坡段的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8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