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95234.4 | 申请日: | 2019-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6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潘森林;林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优尔多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00;F24H9/20 |
| 代理公司: | 33243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毛凯<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31517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接头 进水接头 电源板 内胆组件 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 显示模块 即热式电热水器 电热水器技术 左右两侧 叠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种即热式电热水器,属于电热水器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进水接头、出水接头、电源板、显示模块、内胆组件,出水接头、进水接头设置于安装板前端的左右两侧,电源板设置于进水接头、出水接头之间,显示模块叠设于电源板的上方,内胆组件设置于电源板的后方,内胆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出水接头、进水接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水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即热式电热水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子加热元器件来快速加热流水,并且能通过电路控制水温、流速、功率等,使水温达到适合人体洗浴的温度的热水器,即开即热,无须等待,通常在数秒内可以启动加热。
例如,一项申请号为20181077399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档位即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热水出口,所述壳体的前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金属面板,所述金属面板的前端外表面靠近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液晶显示屏,且金属面板的前端外表面靠近液晶显示屏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指示灯,所述金属面板的前端外表面靠近液晶显示屏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开关按键,所述热水出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靠近一侧的位置处,且热水出口的下端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下端连接有出水管。
但是这种即热式电热水器的体积较大,在厨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安装不便,尤其在老旧的房子里应用改装时,经常会因为空间不足而无法加装电热水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紧凑的即热式电热水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即热式电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进水接头、出水接头、电源板、显示模块、内胆组件,出水接头、进水接头设置于安装板前端的左右两侧,电源板设置于进水接头、出水接头之间,显示模块叠设于电源板的上方,内胆组件设置于电源板的后方,内胆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出水接头、进水接头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组件包括内胆以及设置于内胆前侧的温控模块和恒温模块,且温控模块、恒温模块分别靠近内胆的左右两端,温控模块、恒温模块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源板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且竖直部设于水平部的前侧,进水接头、出水接头分别向前伸出竖直部,电源板紧贴竖直部后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水平部向上延伸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用于支撑显示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外壳,外壳前端开口并可供安装板插入,竖直部外缘嵌装有第一密封圈,安装板插入外壳后,竖直部通过第一密封圈与外壳内壁紧密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水平部竖直延伸有若干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靠近竖直部设置,第二连接柱的顶端嵌装有第二密封圈,螺钉穿过外壳与第二连接柱螺纹连接并压紧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下方嵌装有若干个挂钩,沿水平部向下延伸有与挂钩对应的第三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的顶端嵌装有第三密封圈,螺钉依次穿过挂钩、外壳与第三连接柱螺纹连接并压紧第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外壳上方开设有供显示屏穿过的容置槽,且容置槽外周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导光屏嵌入第一凹槽并与外壳紧密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部前侧对应进水接头、出水接头的位置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二凹槽,进水接头、出水接头分别套设有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呈锥形设置并嵌入第二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优尔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优尔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5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