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压缩机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93379.0 | 申请日: | 2019-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6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德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位 空调压缩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 减重孔 减速器壳体 空调压缩机 加强结构 中部区域 压缩机 铸钢件 共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压缩机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为铸钢件并包括:基座、多个安装位以及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安装位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包括:压缩机安装位和减速器壳体安装位,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位之间通过加强结构相连;多个所述减重孔分布在所述基座的中部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压缩机支架,能够有效避免空调压缩机与其空调压缩机支架发生共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压缩机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的铝质空调压缩机支架模态频率太低,处于空调压缩机的激励频率范围内,因而在车辆实际运行中往往会出现与空调压缩机共振的问题,进而带来较大的噪音,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压缩机支架,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能够有效避免与空调压缩机发生共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压缩机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压缩机支架,所述压缩机支架为铸钢件,所述压缩机支架包括:基座;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包括:压缩机安装位和减速器壳体安装位,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位之间通过加强结构相连;以及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减重孔分布在所述基座的中部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压缩机支架,采用铸钢件并设置多个减重孔,以在增重最少的前提下提升了空调压缩机支架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开了空调压缩机的激励频率,避免空调压缩机与其空调压缩机支架之间产生共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压缩机支架,所述压缩机安装位为三个,三个所述压缩机安装位分别分布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所述减速器壳体安装位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速器壳体安装位分别分布在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处。
可选地,所述减速器壳体安装位具有位于所述压缩机安装位形成的区域内的心部安装位。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安装位包括: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第三安装位,所述减速器壳体安装位还包括:第四安装位、第五安装位和第六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与所述心部安装位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从所述心部安装位的外周面呈放射状向外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之间连接有第一筋板,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之间连接有第二筋板,所述第三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之间连接有第三筋板,所述第二安装位和所述第三安装位之间连接有第四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和所述第一筋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和所述第二筋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三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和所述第三筋板之间形成有第三减重孔,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筋板之间形成有第四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安装位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连线的外侧,所述第六安装位位于所述第四安装位的外侧,所述第五安装位和所述第一安装位之间连接有第一筋条,所述第五安装位和所述第四安装位之间连接有第二筋条,所述第六安装位与所述第三安装位之间连接有第三筋条。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和所述第三安装位突出所述基座的高度最高,所述第六安装位突出所述基座的高度与所述第三安装位突出所述基座的高度大体相同,所述心部安装位突出所述基座的高度次之,所述第四安装位和所述第五安装位突出所述基座的高度最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二筋板、所述第三筋板、所述第四筋板以及所述第一筋条构造为变截面结构,且在截面变化处采用弧面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3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驻车及减震结构
- 下一篇:电动车空调系统及设有其的电动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