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副车架总成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7416.7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7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勇;张晓春;韩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车架总成 后横梁 减重孔 前横梁 右纵梁 左纵梁 本实用新型 横梁 纵梁 前后方向 生产材料 有效地 轻便 拆装 生产成本 搬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和车辆,所述副车架总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具有多个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减重孔;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且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通过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相连,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均具有多个间隔开设置的第二减重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通过在副车架总成设多个第一减重孔和多个第二减重孔,有效地降低了副车架总成整体的结构质量,同时减少生产材料,节省副车架总成的生产成本,质量较轻便于操作人员拆装或搬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和具有该副车架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的主要承载部件之一,其作用是连接摆臂类与车身,传递摆臂类部件与车身之间一切力与力矩。相关技术中,汽车副车架技术多数采用冲压焊接副车架结构,体积大占用空间大,重量大,影响整车油耗指标,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副车架总成,所述副车架总成占用整车布置空间小,结构轻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具有多个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减重孔;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且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通过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相连,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均具有多个间隔开设置的第二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通过在副车架总成设多个第一减重孔和多个第二减重孔,有效地降低了副车架总成整体的结构质量,同时减少生产材料,节省副车架总成的生产成本,质量较轻便于操作人员拆装或搬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包括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所述第一内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外板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且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相连,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内板或所述第一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减重孔;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均包括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二内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板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且通过多个第二加强筋相连,且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内板或所述第二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所述第一内板朝向所述第一外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内凸筋,所述第一外板朝向所述第一内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外凸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凸筋、所述第一外凸筋相连;所述第二内板朝向所述第二外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内凸筋,所述第二外板朝向所述第二内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外凸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内凸筋、所述第二外凸筋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所述前横梁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首尾顺次连接,所述后横梁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首尾顺次连接;所述左纵梁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首尾顺次连接,所述右纵梁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首尾顺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所述第一内板与所述第一外板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内板的夹角相等,所述第二内板与所述第二外板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内板的长度方向的夹角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所述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二减重孔均为等边三角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工字型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副车架总成;摆臂支架,所述摆臂支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摆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7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架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架
- 下一篇: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