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84492.2 | 申请日: | 2019-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6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文;刘佳;牛原青;杨帆;徐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59;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室 对虾养殖系统 组合式填料 主体结构 装填 内循环 排污孔 曝气管 生物膜 养殖池 外室 硝酸盐 隔板 水产养殖设备 外方内圆结构 本实用新型 对虾养殖池 软性填料 水体循环 水体增氧 塑料材质 应用环境 硬性填料 制造成本 防逃网 聚氨酯 曝气头 缺氧区 珊瑚骨 丝瓜络 纤维毛 中间处 去除 | ||
1.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如下:对虾养殖池选用外方内圆结构,其面积为10-40平方米,池高1.0-1.5米,长宽比为1.2-1.5:1;养殖池中底部坡度1-3°,中央设有排污孔,排污孔处罩有防逃网;养殖池靠近顶部位置连通有进行供水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养殖池内的部分与水平方向呈30-40度角;养殖池底部设置有用以水体增氧和水体循环的曝气管,在曝气管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曝气头;组合式填料箱设置于养殖池的中间处,其主体结构包括有塑料材质的箱体,箱体的尺寸为长50-100厘米、宽为40-60厘米、高为40-50厘米,箱体四周和下方均有密集排列的椭圆形孔隙,椭圆形孔隙的长轴为3-5厘米、短轴为2-3厘米,箱体上方有抽屉式盖子,组合式填料箱内部由带孔隙的隔板将整个箱体分成内室和外室两部分,其中内室占整个填料箱空间的30-40%,外室占填料箱空间的60-70%,内室和外室分别于填充不同填料;内室部分长30-60厘米、宽20-30厘米,高与箱体相同,隔板上孔隙大小和密度与箱体相同,组合式填料箱的外室预置有曝气头或气石;在组合式填料箱的同一侧竖直的边沿处分别设有凹槽与凸槽,组合式填料箱的侧板中间处固定设置有用以连接相邻组合式填料箱的卡扣,组合式填料箱的内室部分装填有包括纤维毛球在内的软性填料;组合式填料箱的外室装填有包括聚氨酯、丝瓜络、珊瑚骨在内的硬性填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等体积组合;在养殖池上交叉设置有用以作为固定载体的固定支架和横梁,组合式填料箱通过其上部设置的固定带与横梁连接,在组合式填料箱的四周均布有用以调节水体环境的人工水草,所述人工水草为一种绳型涤纶纤维材质的生物填料,长度0.5-0.8米,按照株距0.25米,行距0.5米,布置在养殖池中央距四壁0.5-1.0米,人工水草通过人工水草网格进行位置固定,人工水草的顶部挂有为其提供浮力的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人工水草的底部通过细绳连接至养殖池底上,并且与池底的间距为10-3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带在组合式填料箱上按照如下方式设置,从组合式填料箱上侧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一条长度相同的固定带,四条固定带结点处设置有一条用以与横梁绑缚的固定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池的最佳大小为18-24平方米,池高1.0-1.2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纤维毛球的大小为直径4-6厘米,硬性填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等体积组合,硬性填料的大小为直5-1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生物膜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人工水草网格为纤维绳线织成的网格状结构,并通过悬挂于池壁上使其固定于养殖池水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44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培养轮虫的碗状玻璃器皿
- 下一篇:一种黄颡鱼人工催产的暂养水泥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