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夹传感器导轨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83747.3 | 申请日: | 2019-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5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于金文;史中兴;张师玮;张彦蕊;何文博;王玉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驰瑞鑫(大连)仪器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21242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威;涂文诗<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架 导轨 本实用新型 夹持机构 第一螺孔 刻度条 横板 卡块 夹具 移动夹持机构 传感器导轨 传感器固定 传感器夹具 移动传感器 侧板顶部 侧板两侧 顶部表面 顶部中央 侧表面 精准度 连接板 传感器 检测 侧板 卡槽 螺杆 外夹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夹传感器导轨夹具,具体涉及传感器夹具领域,包括两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侧表面均设有两个贯穿槽,所述固定架内侧设有两个连接板,所述固定架内侧设有两个导轨,所述导轨顶部表面设有刻度条,所述导轨顶部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侧板,所述侧板两侧均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卡块之间设有卡槽,所述侧板顶部固定设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中央处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内部设有螺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机构将传感器固定在导轨上,通过刻度条增加移动距离的精准度,整体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牢牢固定住传感器,并能够通过移动夹持机构来移动传感器对多个位置进行检测,检测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夹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夹传感器导轨夹具。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在使用时通常会通过夹具对其进行固定。
专利申请公布号CN 206662881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夹具,包括:夹具上板、夹具中间板、水平仪桥板和钢珠滚轮;所述夹具上板呈门字形结构,在夹具上板的顶部设有用来将整个传感器夹具安装和固定在加工刀架上安装固定孔,在夹具上板的两侧部分别安装有球头柱塞;所述夹具中间板设置在夹具上板内,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夹具中间板的顶部都通过弹簧与夹具上板顶部连接,两个夹具中间板的侧部分别设有与球头柱塞接触的滑动槽;所述水平仪桥板连接在两个夹具中间板的下端;所述钢珠滚轮安装在水平仪桥板底部,在水平仪桥板上设有传感器安装孔。该实用新型能使传感器相对于测量平面始终处于正确测量位置,检测稳定,精度高。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上述夹具不便于在导轨上固定,并且固定后传感器不能够移动,无法对多个位置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效果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夹传感器导轨夹具,通过夹持机构将传感器固定在导轨上,通过刻度条增加移动距离的精准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夹传感器导轨夹具,包括两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侧表面均设有两个贯穿槽,所述固定架内侧设有两个连接板,所述固定架内侧设有两个导轨,所述导轨顶部表面设有刻度条,所述导轨顶部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侧板,所述侧板两侧均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卡块之间设有卡槽,所述侧板顶部固定设有横板,所述横板顶部中央处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内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顶端设有旋钮,所述螺杆底部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部表面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内部设有第一螺栓。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顶部表面中央处设有第三螺孔,所述螺杆底端与第三螺孔相匹配,所述螺杆与第一螺孔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连接板和导轨均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侧板、卡块和横板均由弹簧钢材料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板底部表面固定设有加强块,所述螺杆通过第一螺孔贯穿加强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导轨焊接,所述连接板内侧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连接板和贯穿槽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二螺栓一端设有螺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的开口方向设置水平朝外,所述侧板通过卡块之间的卡槽与导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驰瑞鑫(大连)仪器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凯驰瑞鑫(大连)仪器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3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