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二次创伤型腔镜甲状腺专用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0500.6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开乐;陈珊宇;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M1/00;A61B17/32 |
代理公司: | 34118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杆 手杆 本实用新型 甲状腺 二次创伤 三角状 支撑面 钩头 管腔 拉钩 腔镜 切割 医疗器械技术 负压吸引孔 活动间隙 相交设置 向上延伸 穿刺 空心管 视野 病灶 杆体 刃端 首部 预设 伸出 衔接 暴露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二次创伤型腔镜甲状腺专用拉钩。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杆以及钩头;钩头包括第一直杆、第二直杆以及第三直杆,所述第三直杆与第一直杆间存有便于第三直杆作穿刺动作的活动间隙,第一直杆、第二直杆与第三直杆共同配合形成三角状支撑面,且该三角状支撑面与手杆间彼此相交设置;各直杆均为彼此管腔依序衔接的空心管,各直杆管腔沿手杆杆体向上延伸并与手杆处预设的负压吸引孔相连通;本拉钩还包括切割钉,切割钉的首部刃端伸出第三直杆的顶端。本实用新型在能达到充分暴露甲状腺病灶的同时,有效避免术时二次创伤状况的发生,并同步具备腔镜视野范围大、灵活性好以及视野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二次创伤型腔镜甲状腺专用拉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领域中,腔镜甲状腺手术因其切口小而隐蔽、术后颈部没有切口瘢痕等优点,在国内外逐渐应用于临床。在常规开放甲状腺手术中,手术野的显露非常关键,为此,必须将位于甲状腺前方的颈前肌群,以便尽可能的暴露病灶,方便窥镜探视。但在腔镜手术中,若使用腔镜手术钳牵引颈前肌群则需要增加更多的腔镜手术切口,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器械会遮挡部分腔镜视野,影响术者操作。后来有用丝线牵引肌群的操作方式,然而又存在显露效果有限且无法移动牵拉位置的缺点。基于上述原因,非常有必要使用一种能够在微创的前提下,安全、可靠、灵活地牵引颈前肌群,并提供良好的腔镜甲状腺手术视野的拉钩结构。有鉴于此,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2489985 U”的实用新型名称为“腔镜用甲状腺拉钩”以及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6518571 U”的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中都相应提供了一种拉钩结构,其主体都包括钩头及拉钩连接杆,问题在于:其一,在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时,不可避免存在出血等问题,大量血液淤积于术点区域,对术野干扰极大,从而给实际手术操作带来诸多困扰。其二,在进行拉钩牵拉肌群操作之前,是需要首先对甲状腺部位的颈前皮肤甚至是肌肉实行穿刺或切割操作的,以便留出供钩头穿入的孔洞或刀口。然而,上述孔洞或刀口或需要直接额外以手术刀等辅助器械实现,或又如上述文献所述的直接使用尖锐顶端来穿刺实现。采用手术刀等辅助器械会导致额外的手术准备时间,影响手术时长,同时刀口深度难以掌控。而采用自带尖锐顶端的拉钩,显然仅考虑到术前穿刺而没考虑到术时使用。在拉钩完全进入患者皮肤下并牵拉甲状腺前方的颈前肌群时,尖锐的拉钩顶端往往会再次刺破颈前肌群甚至是血管组织,造成二次创伤,严重时甚至可引发大出血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防二次创伤型腔镜甲状腺专用拉钩,其在能达到充分暴露甲状腺病灶的同时,有效避免术时二次创伤状况的发生,并同步具备腔镜视野范围大、灵活性好以及视野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二次创伤型腔镜甲状腺专用拉钩,包括供手握持的手杆以及布置于手杆顶端的钩头;所述钩头包括由手杆顶端水平延伸的第一直杆、由第一直杆顶端水平延伸的第二直杆以及由第二直杆顶端水平延伸的第三直杆,所述第三直杆与第一直杆间存有便于第三直杆作穿刺动作的活动间隙,第一直杆、第二直杆与第三直杆共同配合形成三角状支撑面,且该三角状支撑面与手杆间彼此相交设置;各直杆均为彼此管腔依序衔接的空心管,各直杆管腔沿手杆杆体向上延伸并与手杆处预设的负压吸引孔相连通;本拉钩还包括与第三直杆同轴的切割钉;以第三直杆的与第二直杆配合端为尾端而另一端为首端,切割钉上设置外螺纹段,切割钉由第三直杆的尾端穿入并与第三直杆管腔处预设的内螺纹段间构成螺纹配合,切割钉的首部刃端伸出第三直杆的顶端以便刺破或割开患者颈前皮肤和/或颈前肌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0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工作套管
- 下一篇:一种便于回收废液的开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