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9641.6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7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杰;谷胜群;曹扬;邢跃;李建勇;孙永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7/00 | 分类号: | A62C37/00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端 输入端 检测模块 控制模块 延时模块 灭火 导通 本实用新型 通电 电源模块 环境信号 灭火装置 电控阀 储罐 消防工程 自动开启 自动灭火 检测 时长 电源 计时 盛装 | ||
1.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电源模块(1)、检测模块(2)、延时模块(3)、控制模块(4)、电控阀(5)和灭火储罐(6);
所述检测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相线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环境信号,且所述检测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能够在检测到的环境信号满足灭火条件时切换至导通状态;
所述延时模块(3)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延时模块(3)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零线电连接,所述延时模块(3)能够在自身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通电时开始计时,所述延时模块(3)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能够在计时时长达到时长阈值时切换至导通状态;
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相线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电控阀(5)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零线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三输入端与第三输出端,以及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输出端能够在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通电时切换至导通状态;
所述电控阀(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相线电连接,所述电控阀(5)的入口与所述灭火储罐(6)的出口连通,所述电控阀(5)能够在自身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电时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2)包括第一检测器(21);
所述第一检测器(2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相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器(2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延时模块(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器(2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器(2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能够在检测到的环境信号满足灭火条件时切换至导通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21)为第一温控器、烟雾探测器或者火焰探测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报警器(7),所述第一报警器(7)串联在所述电源模块(1)的零线与所述第一检测器(21)的第一输出端之间。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2)还包括第二检测器(22),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二报警器(8);
所述第二检测器(2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模块(1)的相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器(22)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器(2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器(2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4)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器(2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能够在自身检测到的环境信号满足报警条件时切换至导通状态;
所述第二报警器(8)串联在所述电源模块(1)的零线与所述第二检测器(22)的第一输出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器(22)为第二温控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钮(9),所述控制按钮(9)串联在所述电源模块(1)的相线和所述延时模块(3)的第一输入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3)为时间继电器,所述控制模块(4)为中间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96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