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少荧光干扰的拉曼光谱仪探头及拉曼光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9548.5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6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聂荣志;彭波;王巧;储涛;熊泉;赵子健;张广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澍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曼光 激发光路 收发天线 收集光路 本实用新型 被测样品 拉曼光谱仪 荧光干扰 荧光信号 探头 分析检测技术 采集系统 拉曼光谱 收集装置 有效减少 激发光 对拉 光路 平行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曼光谱及其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少荧光干扰的拉曼光谱仪探头,包括激发光路装置、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和收发天线装置;所述激发光路装置中的激发光路与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中的拉曼光收集光路平行,激发光路与收集光路有部分光路共用,共用部分称为收发天线装置,所述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一侧设置有收发天线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激发光路装置、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和收发天线装置,将激发光沿激发光路装置与收发天线装置传输,并通过拉曼光收集装置与收发天线装置收集被测样品产生的拉曼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减少被测样品信号中的荧光信号,从而有效减少被测样品荧光信号对拉曼信号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曼光谱及其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荧光干扰的拉曼光谱仪探头及拉曼光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拉曼散射光谱,指散射光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当激发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质的分子与光子相互作用,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称为瑞利散射;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不相同的成分,称为拉曼散射。
拉曼散射光谱反映的是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因而具有分子级别的特征性,可以用来区分物质;然而很多样品在水,氧气,油脂等作用下,样品表面会形成薄薄的一层荧光层,还有一些样品比如药片表面的糖衣等保护膜也存在较强的荧光;当被测样品具有荧光效应时,除了激发出拉曼光之外,还会激发出被测样品的荧光信号,采用传统的拉曼光谱仪探头时,会携带大量的荧光信号,形成噪声,且叠加在拉曼信号上,无法分离,对拉曼信号造成干扰;因此,有效减少被测样品光谱中的荧光信号,以避免被测样品产生的荧光信号对拉曼信号产生干扰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探测样品被激发后产生荧光信号,对拉曼信号造成干扰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减少荧光干扰的拉曼光谱仪探头及拉曼光采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减少荧光干扰的拉曼光谱仪探头,包括激发光路装置、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和收发天线装置,所述激发光路装置中的激发光路与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中的拉曼光收集光路平行,所述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一侧还设置有收发天线装置;
激发光路装置用于激发入射的激发光,形成激发光路装置的激发光路;
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用于收集被测样品被激发光激发后产生的拉曼光,形成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中的拉曼光收集光路。
进一步的,所述激发光路装置在沿入射激发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激光输入光纤、准直透镜、窄带通滤光片及与透过窄带通滤光片的光路呈45度夹角的反光镜。
进一步的,所述收发天线装置依次设置有与反光镜反射光路呈45度夹角的二向色镜,及沿二向色镜反射光路上设置的透镜、异型光阑和反光碗,所述异型光阑一侧与反光碗连接,所述异型光阑另一侧设有D孔,反光碗设有E孔。
进一步的,所述拉曼光收集光路装置在沿由被测样品被激发后产生的拉曼光和荧光,及被所述被测样品反射的激发光构成的光信号的传播方向且穿过二向色镜的光路上,依次设置有陷波滤光片、耦合透镜和拉曼信号输出光纤。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的焦点位于异型光阑的D孔的中心处。
进一步的,所述异型光阑为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碗的内壁为抛物线形状,所述反光碗内壁的焦点位于异型光阑的D孔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异型光阑与反光碗的内壁面均设有增反膜;所述增反膜为金膜或银膜。
进一步的,所述异型光阑的D孔的直径不大于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澍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澍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9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