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板支撑轴挤压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8640.X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2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许红雨;吴泽霖;王雨琛;吉泽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浇道 连通 隔板支撑 分浇道 挤压铸造模具 缩孔缩松缺陷 挤压铸造 一模两腔 浇口套 上抽芯 溢流槽 本实用新型 成型工艺 性能要求 重力铸造 铸造模具 传统的 充型 腔内 申请 改进 生产 | ||
一种隔板支撑轴挤压铸造模具,属于挤压铸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通过重力铸造方式生产的隔板支撑轴成型工艺复杂、易出现缩孔缩松缺陷以及尺寸精度低的问题。它包括浇口套、主浇道、两个分浇道、两个型腔、两个上抽芯及若干溢流槽,主浇道的一端与浇口套连通,两个分浇道的一端均与主浇道的另一端连通,且主浇道与两个型腔分别通过两个分浇道连通,两个所述上抽芯对应插设在两个所述型腔内,每个型腔分别连通有若干溢流槽。本申请铸造模具为一模两腔,将传统的挤压铸造的一模一腔在满足充型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改进为一模两腔,提高生产率。有效防止了缩孔缩松缺陷,其尺寸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板支撑轴挤压铸造模具,属于挤压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挤压铸造已能实现自动化生产,大量减少人力劳动,降低成本;同时挤压铸造是在压力下成型,成型过程中持续保压可对铸件进行补缩,使铸件内部缩孔缩松减少,还可使铸件强度提高。因此挤压铸造适用于制造尺寸精度、内部质量、性能等要求较高的零件。
隔板支撑轴属于复杂管式铝合金零件,其为变直径段的管状结构,现有的隔板支撑轴生产多为重力铸造,重力铸造出柱形件,再通过多道机加工工序才能成型,工序较多,浪费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生产率低,且重力铸造的零件强度低,易出现缩孔缩松等缺陷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挤压铸造模具来实现隔板支撑轴的挤压铸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通过重力铸造方式生产的隔板支撑轴成型工艺复杂、易出现缩孔缩松缺陷以及尺寸精度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隔板支撑轴挤压铸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板支撑轴挤压铸造模具,它包括浇口套、主浇道、两个分浇道、两个型腔、两个上抽芯及若干溢流槽,主浇道的一端与浇口套连通,两个分浇道的一端均与主浇道的另一端连通,且主浇道与两个型腔分别通过两个分浇道连通,两个所述上抽芯对应插设在两个所述型腔内,每个型腔分别连通有若干溢流槽。
进一步地,每个分浇道上与型腔连通的一端部的内浇口均为管式内浇口。
进一步地,所述管式内浇口的厚度为6.25mm。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槽的数量为十一个,其中每个型腔的第一直径段及第三直径段各连通有两个溢流槽,每个型腔的第二直径段各连通有一个溢流槽,两个型腔上的第二直径段之间同时连通有一个溢流槽。
进一步地,与两个第一直径段连通的四个溢流槽以及与两个第二直径段连通的三个溢流槽各连通有一个排气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申请铸造模具为一模两腔,将传统的挤压铸造的一模一腔在满足充型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改进为一模两腔,提高生产率。采用挤压铸造的方法生产隔板支撑轴,有效防止了缩孔缩松缺陷,其尺寸精度高,且在无特殊尺寸要求部位,不进行机加工也可满足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大量缩减了后续机加工的工序数,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隔板支撑轴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上抽芯、溢流槽及排气槽均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隔板支撑轴挤压铸造模具,它包括浇口套1、主浇道2、两个分浇道3、两个型腔4、两个上抽芯5及若干溢流槽6,主浇道2的一端与浇口套1连通,两个分浇道3的一端均与主浇道2的另一端连通,且主浇道2与两个型腔4分别通过两个分浇道3连通,两个所述上抽芯5对应插设在两个所述型腔4内,每个型腔4分别连通有若干溢流槽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86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孔偏心型料筒冷却系统
- 下一篇:单油缸动作公母扣二合一级进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