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液路齿轮齿面滚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7476.0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6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余光磊;周振宇;郑秋阳;周仁泽;朴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F19/00 | 分类号: | B23F19/00 |
代理公司: | 33241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利强;李百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头组件 工作刀头 驱动装置 传动轴 密封圈 推力球轴承 齿轮齿面 滚压装置 加工装置 球形凹槽 球形滚珠 安装架 安装块 固定架 双液 缸盖 滚压 夹具 本实用新型 固定螺母 旋转扇叶 安装槽 负载面 机械臂 齿轮 缸体 下端 加工 | ||
一种双液路齿轮齿面滚压装置,包括加工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包括传动轴和工作刀头,所述传动轴的下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工作刀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夹具与机械臂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缸盖、第一推力球轴承、固定螺母、旋转扇叶、第二推力球轴承、缸体、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工作刀头包括两个以上的刀头组件,所述传动轴上的安装架上设有与刀头组件数目相同的安装槽,每个刀头组件均包括安装块、固定架和球形滚珠,所述安装块的底部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滚珠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球形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对齿轮负载面进行滚压加工的双液路齿轮齿面滚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液路齿轮齿面滚压装置。
背景技术
高性能一直是重载齿轮追求的目标,主要以高功率密度、长寿命、平稳低噪为主要评价指标。高性能齿轮应具有优异的高温服役性能、高承载能力、高抗疲劳性能,以及具有可靠的恶劣工况适应性。高性能齿轮在工作时需要承受极大负载,因此重载齿轮齿面要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的特点。本项目拟通过对重载齿轮齿面进行滚压加工进而提高,实现重载齿轮表面性能的提升,提高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功率传输效率,并延长重载齿轮服役寿命,降低振动和噪声。
据调查发现传统滚压主要分为平面类零件加工和圆柱面类零件加工。目前平面类零件滚压加工主要是将滚压刀头装夹在机床的主轴上,通过滚压刀头的旋转运动和工件在加工平面内的进给运动来实现。这种传统滚压刀具对存在重载齿轮齿面进行加工时,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有调查可知,传统刀具不适于加工齿面等不平整面的原因是面的不平整性导致刀具刀头滚珠与被加工表面得不到充分的接触,会造成被加工表面加工不均匀以及表面光洁度被破坏的现象,并且部分区域会出现滚压轨迹密集的现象,这会导致在该区域出现热变形,从而导致滚压加工的失败。并且加工齿面时的工作空间极其狭小,传统依靠主轴旋转带动刀具转动工作的滚压装置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不能被用于滚压重载齿轮齿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滚压刀具对于不平整平面的不适合性,以及解决齿轮齿面强化加工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对齿轮负载面进行滚压加工的双液路齿轮齿面滚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液路齿轮齿面滚压装置,包括加工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包括传动轴和工作刀头,所述传动轴的下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工作刀头,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夹具与机械臂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缸盖、第一推力球轴承、固定螺母、旋转扇叶、第二推力球轴承、缸体、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缸盖位于缸体上并与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缸体内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将缸体分成上下两个油腔,所述旋转扇叶位于缸体的上油腔内,所述传动轴的上端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缸体的底部、环形凸台与旋转扇叶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扇叶的上端通过第一推力球轴承可旋转的安装在缸盖的底部上,所述传动轴与缸体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密封,所述传动轴与环形凸台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环形凸台与旋转扇叶之间设有第二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安装在传动轴上;
所述工作刀头包括两个以上的刀头组件,所述传动轴上的安装架上设有与刀头组件数目相同的安装槽,每个刀头组件均包括安装块、固定架和球形滚珠,所述安装块的底部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滚珠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球形凹槽内,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用于用于球形滚珠露头的圆孔,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安装块的上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安装块安装在相应安装槽内且限位凸起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与安装槽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所述缸体上设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两个进油口分别位于出油口的上下两侧,分别为上进油口和下进油口,所述环形凸台内设有半环形出油通道,所述上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缸体的上油腔连通,缸体的上油腔通过缸体侧壁上的出油通道与半环形出油通道的进口连通,半环形出油通道的出口通过出油管与出油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7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