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6870.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0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B28B7/02 | 分类号: | B28B7/02;B28B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墙体 模具 模组 具有 | ||
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包括:侧模板(3),用于设置在模具的侧面,并封闭模具内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X);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驱动机构(6),其输出端(61)与所述侧模板(3)连接,用于驱动侧模板(3)相对模具的侧面移动,以控制所述模腔(X)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上述侧模组件的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侧模组件能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进而适用于不同长度、宽度或/和高度要求的墙体。具有上述侧模组件的模具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而能同时成型墙体的外墙和内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及具有该侧模组件的模具。
背景技术
装配式墙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外墙、保温层和内墙,现有的装配式墙体模具内多形成有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且模腔的四周用侧模板封闭,以成型墙体。
现有技术中的侧模板多直接固定在模具上,具体请参见申请号为CN201110190386.3的发明专利《一种无振捣整体注建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2312578B),其公开的模具是将两块模板和两端的铝合金连接件通过固定钉拼接而成的墙体注建模具,该铝合金连接件相当于侧模板,其安装到两块模板上后,在模板上的位置固定,进而使得成型的墙体尺寸也固定。且需要成型其他尺寸的墙体时,需要将模具拆掉后根据墙体尺寸重新建模具,这一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效率。
又如申请号为CN201510347149.1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用于3D打印建筑墙体的模具》(申请公布号为CN106313284A)公开的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包括机架、封闭用侧板,所述机架由底座、模板支承架、支架、前模仁组成,所述动模板包括机架、驱动装置、轨道,所述机架由底座、模板支承架、支架、后模仁组成,动模板底座的滑移槽搁置在轨道上,所述驱动装置由电机减速箱、齿轮、齿条组成,齿轮安装在电机减速箱的输出轴上,齿轮与安装在轨道下方的齿条相啮合,动模板的后模仁与定模板的前模仁及两侧的封闭用侧板构成打印墙体的空间。通过更换备有不同纹理的前后模仁,可打印出具有不同装饰面、不同厚度及形状的墙体,减少了施工构件、减化了施工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料、省劳力节约了建筑成本。但同样,该模具中的封闭用侧板也直接固定在定模板上,无法根据需要调整侧模板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的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进而适用于不同长度、宽度或/和高度要求的墙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侧模组件的模具,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而能同时成型墙体的外墙和内墙。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墙体模具的侧模组件,包括:
侧模板,用于设置在模具的侧面,并封闭模具内用于成型墙体的模腔;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二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侧模板连接,用于驱动侧模板相对模具的侧面移动,以控制所述模腔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优选为液压或气压缸,液压或气压缸的推杆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液压或气压缸能驱动侧模板移动的同时,还能将侧模板固定在模具,防止侧模板在混凝土泵送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
为使第二驱动机构能稳定地驱动侧模板,优选的是,还包括有若干设置在模具上与侧模板相对的定位板,每块定位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液压或气压缸的推杆穿过定位孔后与侧模板相连,用于推动侧模板相对模具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合适位置上,以控制所述模腔的高度、宽度或/和长度。
为了适用于不同长度规格的侧模板,较优选的是,每块侧模板对应设置有至少两块定位板,各定位板设置在模具上,能在模具上移动并根据需要固定在模具的适当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68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