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把强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6449.1 | 申请日: | 201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把 强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把强度结构,其由一管体弯折而成,该管体具有一外壁面及一内壁面,且该外壁面与该内壁面呈同轴心、不同半径设置,令管体形成一环状管肉部,该管体于内壁面上一体形成有至少一肋部,该肋部位于车把受力方向,利用管体的内壁面的肋部对应受力方向,使管体的受力强度变大,而不致因而变形或弯曲,可以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同时由于管体受力强度获得提升,如此在相同的规格下管体的环状管肉部厚度设计可以缩小,而减轻车把的整体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把强度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把车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行车不仅可以作为代步工具,更多的时候可以用于运动及休闲上。一般自行车的构成系于车架前、后两端分设有一前轮及一后轮,其中前轮利用前叉立管枢设于车架竖管,如图1所示,该前叉立管10顶端透过一管座15锁设有一平置的车把20,供骑乘者可以握持车把20两端,且透过车把20控制前轮的方向,因此车把20是自行车中不可或缺的组件;
由于现有自行车的设计朝着轻量化及高强度的方向发展,但强度往往与重量成正比,如何在高强度与轻量化之间取得平衡点,一直是自行车产业所待解决的课题。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车把20系由一管体21弯折而成,该管体21具有一圆形外壁25及一圆形内壁26,且该圆形外壁25与该圆形内壁26呈同轴心,使该管体21具有一等厚的管肉部28,由于在骑车时人的上半身重量通过双手压在车把20两端上,再加上路面的波动,会使自行车在骑乘过程中车把20会不断的受到上、下冲击的力道,而由于车把20管体21呈等厚的管肉部28,如此在受力时,该上、下冲击的作用力会平均分布,但实际上管体21的受力方向需要能承受较大的受力强度,为了使车把20能有限承受该上、下冲击力道,管肉部28的厚度设计需达到最大受力的厚度,无形间增加车把20管体21的材料使用量,而增加自行车的整体重量与制造成本,不符现有自行车的轻量化发展的方向;
换言之,现有车把因管径设计不当,而无法提供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特征的车把,现有技术车把不仅成本高,且车把过重,有待进一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把强度结构,其能提高车把受力方向的强度,防止车把于骑乘过程中弯曲,影响到其操作性,且可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有效减轻车把的重量,以符合自行车的轻量化发展方向,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把强度结构,其为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外壁面及一内壁面,且该外壁面与该内壁面呈同轴心、不同半径设置,令管体形成一环状管肉部,该管体于内壁面上一体形成有至少一肋部,该肋部位于车把受力方向。
优选的,该管体的内壁面具有两相对的肋部。
优选的,该肋部自由端缘可以呈平面。
优选的,该肋部自由端缘可以呈弧凸面。
优选的,该肋部自由端缘可以呈齿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车把强度结构利用管体的内壁面的肋部对应受力方向,使管体的受力强度变大,而不致因而变形或弯曲,可以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同时由于管体受力强度获得提升,如此在相同的规格下管体的环状管肉部厚度设计可以缩小,减轻了车把的整体重量,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升其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车把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车把管体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创作车把强度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创作车把强度结构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6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