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座椅及智能座椅交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5782.0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1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倪良正;张叙俊;朱志华;黎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0 | 代理人: | 曹康华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座椅 交互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座椅及智能座椅交互系统,包括座部和靠背,包括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光纤感应垫,光纤感应垫置于座部的中间位置处,第一电容传感模块和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分别置于光纤感应垫上方的左右两侧;一种智能座椅交互系统,包括智能座椅和集成在电路板上的蓝牙无线通讯模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且又稳定地监测到坐时最优的人体体征数据(心跳频率数据和呼吸频率数据)和坐姿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体征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座椅及智能座椅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设备和数字医疗产业的到来,健康办公和健康监测已成为大众日益关注的领域,无论是在办公场合还是家庭场合,监控坐时人体生命体征诸如心率、呼吸率已成为市场的强烈需求;在医疗机构外,跟踪生命体征能让个人将他们的健康状况量化和概念化,帮助个人时刻保持关注他们的健康和健康需要及进度、保持实现健康和健身目标所需的动力。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现检测坐时人体体征的测量系统,但是此类系统仍存在较多缺陷:首先,当个人坐时产生身体动作、座椅移动等常见情况时不能准确测量人体体征,其次,当座椅采用不同厚度、材质、软硬度时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差异较大,此外,当人体体重较轻时难以通过单纯的压力式传感器准确测量到人体体征,人体压力传导到传感器上的压力较弱情况时无法准确的计算测量,进而导致难以准确地检测人体体征信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监测精确且稳定的监测坐时人体体征和坐姿情况的智能座椅及智能座椅交互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监测精确且稳定的监测坐时人体体征和坐姿情况的智能座椅及智能座椅交互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座椅,包括座部和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光纤感应垫,光纤感应垫置于座部的中间位置处,第一电容传感模块和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分别置于光纤感应垫上方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座椅内的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光纤感应垫采集原始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能够综合得出坐姿数据和体征数据(心跳和呼吸);其中将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置于座部处来采集因心脏搏动、呼吸运动所产生的电容值(最终采集体征数据),原因在于人体坐于座部上时,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会更容易采集到因心脏搏动、呼吸运动所产生的细微变化;同时,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与光纤感应垫上下叠放的原因在于:光纤感应垫内光纤的感应太灵敏而常有干扰信号,将光纤感应垫置于下方使得光纤相对于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离人体稍远一些,使得光纤的压力感应趋于正常、更为准确,再者,将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置于光纤感应垫上方,与人体更近一些,其灵敏性就不会受到下方硅胶密封盖板的影响,检测也更为精准和稳定,同时分布于光纤感应垫上方的左右两侧,可以采集到人体左倾或右倾的坐姿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座部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座部和下座部,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光纤感应垫置于上座部和下座部之间。
实现人体就坐时测量体征,同时又能保护好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光纤感应垫。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均包括面积大小可调的呈平面状或类平面状的导电材料。
这样可以灵活的根据实际应用中座椅坐垫、海绵的厚度、硬度、面积进行面积调节,在改变第一电容传感模块、第二电容传感模块面积后可再进一步地进行灵敏度调节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光纤感应垫呈平面状或类平面状,其包括柔性硅胶底板、固定设置在柔性硅胶底板上的光纤、以及用以密封保护所述光纤的柔性硅胶密封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5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