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矿化垃圾处理的尾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4217.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5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薛岩;邱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大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62;B01D50/00;B01D46/10;B01D53/72 |
代理公司: | 11609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辉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工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折返板 筛网单元 尾气净化装置 加热器 三元催化器 催化装置 回旋单元 降尘装置 矿化垃圾 折返 多孔蜂窝结构 本实用新型 方向间隔 内壁接触 焦油 颗粒物 单片 滤除 筛网 伸入 烟气 催化剂 尾气 污染物 净化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化垃圾处理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烟道、催化装置和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包括筛网单元和折返回旋单元;筛网单元包括至少一片单片筛网;折返回旋单元设于筛网单元上方,包括至少两个折返板,其中一个折返板设于烟道内部的一侧,另一个折返板设于烟道内部相对的另一侧,各个折返板沿烟道出烟方向间隔排列,且均向烟道出烟方向倾斜,一端伸入烟道内,超出烟道的中线,且不与对侧的内壁接触;催化装置包括加热器和至少三个三元催化器,三元催化器内部为多孔蜂窝结构,且附有催化剂,设于加热器上方。该尾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滤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及焦油等污染物,转化CO等有害物质,净化矿化垃圾产生的尾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化垃圾处理的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景区等偏远地区的垃圾并没有系统有效的处理方式,填埋容易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气味重,也对耕地造成二次污染;焚烧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二噁英排放。矿化垃圾处理采用低温矿化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工作温度低于二噁英的生成温度,在矿化过程中没有二噁英产生,处理方式更为环保。但在垃圾矿化过程中,仍然产生含有大量颗粒物、焦油、CO(一氧化碳)、CH(碳氢化合物)和NOx(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尾气,这些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中,会对造成大气污染,例如造成雾霾等,不易于环境保护。
通常对烟气进行除尘时,采用纤维编织物制作的袋式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物,该方案难以适应温度较高的烟气,无法直接对矿化处理产生的烟气进行除尘。并且除尘无法消除尾气中含有的有害气体。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滤除矿化过程烟气中的颗粒物,并将废气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净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接对矿化垃圾过程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降尘处理,并能够转化有害气体的尾气净化装置,阻止烟气中的颗粒物、焦油、CO、CH和NOx等有害物质随烟气排出到大气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矿化垃圾处理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烟道,以及设于所述烟道内部的催化装置和降尘装置;
所述烟道自下而上出烟;
所述降尘装置包括筛网单元和折返回旋单元;
所述筛网单元包括至少一片单片筛网,用于对烟气进行过滤;所述折返回旋单元设于所述筛网单元上方,包括至少两个折返板,其中一个所述折返板设于所述烟道内部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折返板设于所述烟道内部相对的另一侧,各个所述折返板沿所述烟道出烟方向间隔排列,且均向所述烟道出烟方向倾斜,一端伸入所述烟道内,超出所述烟道的中线,且不与对侧的内壁接触;
所述催化装置包括加热器和至少三个三元催化器;
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降尘装置上方,用于对烟气进行加热;所述三元催化器内部为多孔蜂窝结构,且附有催化剂;至少三个所述三元催化器沿周向均匀设于所述加热器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加热器处,用于测量所述加热器加热烟气的温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烟气检测器;所述烟气检测器设于所述烟道上方出口处,用于检测排烟成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烟气检测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排烟成分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催化装置处,用于将烟气抽入所述催化装置。
优选地,所述筛网单元还包括筛网托架,各个所述单片筛网均设于所述筛网托架上,所述烟道侧壁开设有用于拆装所述筛网托架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大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大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4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