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熬煮防糊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2659.3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2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1 | 代理人: | 谢年凤 |
地址: | 33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熬煮防糊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熬煮防糊底装置,包括搅拌杆与握杆,所述搅拌杆位于握杆的内部,所述握杆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握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握球,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底盘,所述握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机与搅拌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握杆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下端处设置有按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锅中的药渣长时间与锅底接触,防止发生糊底的情况,减轻了人工搅拌的工作负担,且能够避免锅中热气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一定的伤害,便于使用者操作,优化使用过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熬煮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熬煮防糊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砂锅熬制中药的时候,当火候不恰当且药渣长时间沉入锅底时,容易发生糊底的情况,此则会影响熬制出的汤药的疗效,因此在其熬制过程中在合适的时间需要对其进行搅拌,将沉于锅底的药渣搅起,避免其长时间与锅底接触,从而达到防糊底的情况。
对比已授权的中国专利CN201620488808.3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烙铁,包括烙铁头、电热棒、电源线、手柄、锡丝和熔锡腔,烙铁头安装在熔锡腔的前端,手柄上安装有控制盒、按钮和减速机电机,说明书中记载“手柄处的按钮,控制减速电机转动”。
现有的防糊底搅拌装置在使用中需要人工搅拌,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负担,且锅中的热气容易飘向使用者的手部,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降低其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熬煮防糊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熬煮防糊底装置,包括搅拌杆与握杆,所述搅拌杆位于握杆的内部,所述握杆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握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握球,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底盘,所述握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机与搅拌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握杆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下端处设置有按钮,所述握球的外表面胶接有防滑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锅中的药渣长时间与锅底接触,防止发生糊底的情况,减轻了人工搅拌的工作负担,且能够避免锅中热气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一定的伤害,便于使用者操作。
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叶片,且叶片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穿孔,所述搅拌杆与底盘之间设置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叶片与固定杆均匀分布在底盘的四周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使用者将底盘固定在搅拌杆上,且通过固定杆与叶片的共同作用,能够对锅中的药渣进行搅拌,防止其长期沉淀于锅底,从而避免发生糊底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贯穿在穿孔的内部,两者之间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底盘与搅拌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刮片,且刮片的下端外表面与两个叶片的下端外表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保证刮片能够与叶片共同作用。
优选的,所述握球的直径大于握杆的直径,且握杆与挡板为一体化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操作该装置,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锅中的热气飘向使用者的手部,避免其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一定的伤害。
优选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电机,且电池的型号为LR-03-24B。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保证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春学院,未经宜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2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曲面手术刀片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使用过度通气综合征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