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69624.4 | 申请日: | 2019-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6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郭宁;王永锋;王彦明;屠梦波;周巍;杨文玉;陈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春光;任默闻<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 地址: | 1001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 引风机 烟囱 取气管线 烟气入口 采样口 负压区 扩径管 采样 维护维修费用 本实用新型 固定污染源 采样结构 回流管线 密封连通 人工地面 烟气出口 烟气监测 串接 气口 连通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取样引风机,取样引风机的入口位于烟囱的负压区,取样引风机的入口通过取气管线与烟囱上高位取气点处的取样烟气出口密封连通,取样引风机的出口通过回流管线连通于烟囱上位于烟气入口上方的位置,取气管线上位于取样引风机的入口上方串接扩径管,扩径管上设置能开启且能关闭的手动采样口,手动采样口位于烟气入口下方的负压区。该结构通过取样引风机将需采样的气体自取气口引出并抽送到地面,实现人工地面采样的目的,安全性高,节省维护维修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
背景技术
炼油、化工、火电等行业的锅炉、工业炉、焚烧炉等固定污染源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SO2、NOx、颗粒物等污染物,2017年1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检测技术规范》(HJ75-2017),该规范于2018年3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第7.1.1.7b)条要求:“当采样平台设置在离地面高度≥20m的位置时,应有通往平台的升降梯”。
我国目前运行的工业炉、锅炉等烟气人工采用,均采用直爬梯的方式到达采样平台,极不安全。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气监测过程安全性差等问题,该结构通过取样引风机将需采样的气体自取气口引出并抽送到地面,实现人工地面采样的目的,安全性高,节省维护维修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取样引风机,所述取样引风机的入口位于烟囱的负压区,所述取样引风机的入口通过取气管线与烟囱上高位取气点处的取样烟气出口密封连通,所述取样引风机的出口通过回流管线连通于烟囱上位于烟气入口上方的位置,所述取气管线上位于所述取样引风机的入口上方串接扩径管,所述扩径管上设置能开启且能关闭的手动采样口,所述手动采样口位于烟气入口下方的负压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囱上高位取气点处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取样烟气出口,多个所述取样烟气出口均通过所述取气管线与所述取样引风机的入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样引风机的出口处设置压力表和温度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样引风机为轴流式引风机或离心式引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气管线采用不锈钢管道构成,所述取气管线通过电伴热或蒸汽伴热保温;所述回流管线采用不锈钢管道构成,所述回流管线通过电伴热或蒸汽伴热保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径管采用不锈钢管道构成,所述扩径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取气管线的管径,所述扩径管的长度是所述扩径管的管径的3~5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手动采样口与地面的距离为1.2m。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中,采用引风方式将烟气自高位取气点引至地面,实现地面人工采样测量,避免了高处手动采样带来的安全风险,采样过程安全性高,烟气的人工采样测量方法及测量设备与现有技术高位平台采样时相同,均执行现行的相关标准,不需特殊操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污染源烟气监测的地面采样结构中,取样引风机将需采样的气体自取气口引出并抽送到地面,节省了通往高位取气点的电梯的投资及运行、维护维修费用,并极大的提高了人工采用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96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